悠悠母亲河,川流入梦来。近年来,建湖县人大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贯彻落实到每条河道、每片水域,将水环境治理列为重点监督议题,打出"专题询问+专项视察+专项评议"监督组合拳,让“幸福水”流进群众心田。
铁腕治水:组合出拳破局"生态考题"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面对生活污水、水产养殖尾水直排等污染难题,建湖县人大建立了"代表驻点巡查+专家智库把脉+数字平台监控"立体监督体系。2024年建湖县将农村生态河道、幸福河湖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建成幸福河湖12条,盂兰河建成省级幸福河湖。冈西镇小流域幸福河湖建设、九龙口湖泊湖荡生态修复工作得到上级水利部门和省河长制工作研究院的充分肯定。
县人大组织代表现场察看进度质量,了解群众满意度,组织代表走访河道沿线群众,充分摸清问题底数,将工作要求和群众需求紧密结合,在水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人水和谐。冈西镇委托清华大学建湖籍教授武廷海编制规划,依托主河道建设4个新型社区,整村推进农房改善和水系治理,充分体现“灰瓦白墙、依河枕水”的苏北水乡建筑特色。
系统攻坚:"三源同治"重塑水乡肌理
幸福河湖的打造只是建湖县碧水保卫战的一个缩影,县人大创新"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成效清单"监督机制,针对工业、农业、生活三大污染源开展靶向监督。通过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黑臭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在人大持续推动下,县政府投入14.8亿元实施"截污清淤+生态修复+长效管护"工作,将河长制推行、幸福河湖建设融入村居人文历史,在河道两岸植入水文化板块,打造一体化河长制主题公园。
全县借水而兴打造生态产品,利用水网发达、水资源丰沛便利,以幸福河湖为载体,大力发展以水为媒的产业项目,有效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拓宽了渠道。在上海首届蟹博会上,盐城市人大代表,九龙口大闸蟹协会会长邵建华向参会嘉宾们介绍:“好水出好蟹,九龙口大闸蟹的鲜甜得益于自然环境优越,水草茂盛的湖荡湿地水源。”
长效赋能:数字治理守护碧水长流
怎样坚持生态优先,做足“灵龙水乡”生态文章?2025年建湖县人大又向政府提出了新课题。常委会上,委员们提出的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建立部门联动管水护水协作机制等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为确保水环境治理成果长效化,县人大定期组织代表对重点河湖治理情况进行“回头看”,县政府建立了完善的河道清淤疏浚、漂浮物打捞等长效保洁机制,并加强水环境日常监管,强化水质监测预警。依托智慧河湖管理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深化“大数据+网络化+铁脚板”巡查机制,充分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全县河长巡河率100%,问题河道整治率100%。以九龙口村级河长巡河为题材拍摄的《为了水边的家乡》短视频,获得水利部“守护幸福河湖”视频赛一等奖。
正如作家笔下描述的:“因为它流淌的不仅是清澈的河水,还是代代相传的爱与思念,是那永远无法忘怀的故乡情。”如今,美丽的河道波光粼粼,岸边凉亭水榭、健身公园、曲桥步道点缀其中,人们休闲健身、欢声笑语,共同描绘成一幅美丽的农村画卷。幸福在此刻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