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家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突出规范、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持续高质量打造人大代表之家“一中心多站点”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实现了代表履职阵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提升,以生动实践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时代内涵,塑造了具有张家港辨识度的人大工作名片。
规范化建设,代表履职有“舞台”。以人大代表履职阵地建设为抓手,经过反复调研、学习和借鉴全国各地人大的经验,形成了创立人大代表之家“一中心多站点”工作体系的共识,2019年,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人大代表之家“一中心多站点”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统一人大代表履职中心LOGO标识及功能区划分(宣传区、接待区、议事区、办公区),指导全市各镇(区、街道、机关)人大代表之家提档升级,全力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运行代表履职中心11个、代表联络站(点)157个,遵循自愿、就近、方便的原则,全市1422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入驻各代表联络站(点)轮值,常态化开展联系选民活动。人大代表履职中心、联络站(点)对所有的选民和代表开放,人大代表履职中心功能侧重于代表活动、业务交流、对外展示和宣传等方面,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则侧重向基层拓展和延伸,更加方便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联系选民活动。依托“张家港人大”微信公众号,积极推进“互联网+”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线上代表履职系统,2019年起,张家港市人代会上所有的代表议案和建议的提交和审核,都直接在代表履职系统上一键完成,该系统还实现了代表与选民线上互动,代表们可以直接看到选民留言并进行回复,更加方便快捷。此外,2022年5月,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从实际出发,主动寻找人大工作与政法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结合点,出台《关于在政法系统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实施意见》,实现了在全市政法系统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促进代表履职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
制度化引领,代表履职有“底气”。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对人大代表履职中心、联络站(点)工作的引领作用,进一步规范站(点)平台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代表联络站(点)工作制度》《代表联系选民登记制度》《选民意见建议的办理反馈制度》等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向社会公布选区人大代表信息、代表年度活动计划、全年度接待选民计划等内容,不断增强选民对代表的信任度、认可度、满意度。全面实行代表轮值制,广泛开展“三进站”(领导、职能部门和代表进站)接待选民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畅通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建立代表进站(点)接待选民工作台账,在代表联络站(点)增加了“回音壁”板块,及时公布选民反映的问题和处理结果,从登记造册、记录诉求,到整理建议、交办处置、办理反馈、资料归档,形成工作的闭环,确保群众反映的每一个事项都有案可查、有章可循、有音必回。
品牌化示范,代表履职有“活力”。人大工作既要守正也要创新,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依托“1+12+N”的人大工作品牌架构,在市级品牌“张代表帮你忙”的基础上,围绕一镇(区、街道、机关)一品牌、一站(点)一特色,指导基层人大打造了“乐聚民生”“民呼我应”“江湾听民生”等12个特色基层人大工作品牌,探索设立了“云上”代表工作站、“民生茶馆”联系点、“网格巴士”联系点、“人大代表连心车”等各具特色的代表联络站(点)品牌。民生茶馆、紫藤架、民主亭、江湾红房子等一批具有张家港人大标识的特色品牌阵地,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有问题找代表”成了百姓的新习惯。此外,2022年,还首次在全市各镇(区、街道、机关)党员人大代表中打造“代表帮你忙”“先锋代表 适意沙洲”“金代表 金作为”等12个“代表小组行动支部”品牌,不断拓展人大代表履职新阵地,推动党建工作和人大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擦亮了张家港人大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