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位于徐州市主城区核心区域,历史悠久,因发展年代较早,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据统计,全区共有254个小区,其中151个为老旧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是民之所盼,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鼓楼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使老旧小区“颜值”得到提升。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积极参与、持续加大监督力度,助推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民生的“温度”,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改哪里、怎么改?人大代表来聚民意献良策
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前置条件,鼓楼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调查摸底、入户宣传、召开社区小院议事会、街道议政代表会等形式,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将改造事项交由居民自己来定。
区人大常委会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列入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发动各级人大代表来问诊把脉、献计出策,8个代表小组先后组织191名人大代表进行走访调研,有31名人大代表提交了与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的建议意见。人大代表张培提交了“关于对孟家沟小区进行老小区改造问题的建议”;王小巧代表提出了“关于将庆云西站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刘婷婷代表建议“加快广山社区辖区内老小区改造进度”……人大代表广泛参与决策、提出相关建议。
“2022年,鼓楼区共改造16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5847户,在主城区中改造体量最大、投入资金最多、惠及百姓最广。今年,鼓楼区计划改造盛华园、东阁小区等21个小区,涉及119栋楼,40.3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687户。具体如何改造,还是让人大代表来助力、群众自己说了算。”区人大代表、鼓楼区房产服务中心主任陈永东说。
改什么、怎么做?人大代表来听诉求建真言
“下个月就要体育中考了,要是有个能练习跳远的地方就好了。”家住鼓楼区西苑人家的张雅丹期盼着。
“遇到强降雨,小区路面就会被淹,地下室进水,有的地方水深近半米。真愁人!”民馨园西院小区居民杨坤很焦虑。
群众的需求就是人大关注的重点,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代表联网格、搭起连心桥”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社区群众中进行走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与分类,按照程序转交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当好“民意代言人”。
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专门工作机制建立标志着老旧小区改造拉开序幕……
最近天气变暖,西苑人家小区新建的广场上,每天都聚集着一群健身休闲的居民。这里不仅安装了健身车、漫步机、跷跷板等健身游乐设施,还精心设计了一块跳远的场地,几个年轻人正在跃跃欲试。
“今年夏天就不会为积水发愁了!”居民杨坤满心欢喜。
“设计跳远场地,是我们召开民主议事会时居民提出的。”区房产服务中心副主任罗传斌介绍,老旧小区改造之前,都会组织人大代表、社区网格员通过入户调查、民主议事会等方式充分了解居民心声,并召开多轮设计方案汇报暨征求意见会,定制改造内容,突出细节设计,尊重群众意见,让居民自己当家作主。
改怎样、啥结果?人大代表来监督问成效
老旧小区存在问题多,如基础设施陈旧、道路破损、外立面墙漆剥落、公共空间被占用、机动车停车难、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等,这些都是居民们期盼能够改观的地方。
“我们从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出发,聚焦活动空间、停车需求、便民设施、适老项目等要素,用心打造居民满意的美丽家园。通过改造,2022年全区共实现道路出新9.7万㎡,墙面出新13.8万㎡,雨污水管网改造27.4km,新增充电桩162套,新增路灯及楼道灯2977个,新增适老化楼梯扶手及坡道13.1km,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376个,新建电动车停车棚3121㎡。”12月26日,鼓楼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六次会议审议区政府关于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房产服务中心负责人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强化跟踪督办,坚持每周利用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时机听民声、察民情,组织人大代表对老旧小区改造情况定期进行调度,创新建立“一年四问”跟踪监督评估机制,全程参与施工管理、工程监督等工作,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让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平向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