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9 月 26 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 " 一法一条例 ")实施情况的报告。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72.43 万人,位居全国首位。
【成绩】
上半年江苏城镇新增就业位居全国首位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 2023 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宝娟带领执法检查组于 7 月至 9 月在全省开展了 " 一法一条例 " 执法检查。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始终贯彻就业优先战略,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十四五 " 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 344.26 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 68.9%;去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月均值为 5%,低于全国 0.6 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72.43 万人,同比增长 4%,位居全国首位。
打造 " 创响江苏 " 品牌,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十四五 " 以来,全省共扶持城乡劳动者创业 95.8 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 127.7%。与此同时,江苏还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强化能力拉动就业。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接近 8 万人,其中 66% 达到中级工、34% 达到高级工水平,总体就业率达到 98.5%,本地就业率 80% 以上。
在聚焦重点群体保障,精准施策帮扶就业方面,江苏坚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政策性和市场化岗位开发力度,实施 " 百校千企万岗 " 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今年以来开展 " 送岗直通车 " 荐岗活动 209 场,募集近 19 万个就业岗位,组织团干部 " 一对一 " 结对帮助 4300 多名应届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顺利就业。截至 7 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 79.14%,与去年基本持平。
【建议】
大力推进一二三产加快发展,挖掘岗位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江苏在抓就业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逐步改正。例如,劳动力规模大与用工收窄并存,就业总体压力较大;就业优先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导向有待强化等。
如何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此,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给出了几点建议。
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基本保障。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建议,要坚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就业带动力,大力推进一二三产加快发展,挖掘岗位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切实以产业发展提升就业吸纳能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就业增长新动能。同时,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支持就业容量大的生活性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稳定就业增长基本盘。
在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建议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融合贯通人社、教育两部门线上求职招聘平台,精准服务高校毕业生快就业、早就业。
在精准对接市场和就业需求方面,要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大项目制、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加强对灵活用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的专门培训,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衔接融合。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