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江苏是人口大省、人力资源大省,为了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范人力资源市场行为,《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此次《条例》中有哪些主要内容?未来对重点群体将提供哪些就业支持?普通求职者可以享受哪些免费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今天中午,由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传处,和江苏新闻广播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谈法论治”,邀请了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夏正芳、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潮走进直播间,就《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夏正芳
近年来,因外部环境变化、产业转型调整、新兴技术替代、就业结构性矛盾等多种因素,“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成为摆在求职者面前的现实情况。夏正芳介绍,此次《条例》将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作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核心目标之一。《条例》中除了针对所有求职者的条款之外,还提出了专门条款:
一方面,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收集需求计划、提供场地和技术等支持,为这些重点群体就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
另一方面,明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按照规定享受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奖励;开展就业见习的,按照规定享受就业见习补贴。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如今,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迅猛,对此《条例》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潮介绍,下一步,人社部门将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建好用好各级各类零工市场(驿站),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潮
一是服务方式从面对面向屏对屏转型。将建成的110家零工市场纳入“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运用包括Deepseek在内的信息技术,实时发布零工岗位,开展远程招聘面试,推动岗位信息共享、供需两端直达。
二是服务重心从保障生产用工向满足生活需求拓展。挖掘和归集更多家政服务、医疗护理、养老托育、旅游餐饮、纺织服装、建筑装饰等领域零工岗位,加大生活性服务业用工保障力度,更好适应城乡居民消费梯度升级、追求品质生活的需要。
三是服务主体从单一机构向多元实体扩面。打造“市场+机构+品牌”的支持体系,鼓励建立区域性、有特色、规范化的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信息交流、现场对接、即时到岗、权益维护等提供便利服务;培育和发展为家政、医疗护理、养老、托育等提供服务的专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具有江苏地域特色、市场化程度高的零工品牌,共同服务零工经济发展。
对于公众比较关注的免费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条例》规定,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免费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就业援助、就业和失业登记、毕业生接收手续办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