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强调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正化作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铿锵足音,将共同富裕的宏大命题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创新探索、产业一线的突破攻坚。
在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娘庄村的黄瓜大棚里,种植户孙冬冬正和技术员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新移栽的瓜苗。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根系扎进经过改良的土壤,谁也想不到,这里曾因根线虫病害让大棚面临绝收危机。
“那时候瓜藤枯萎、落花落果,急得我整宿睡不着觉。”孙冬冬回忆道,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镇人大设立的“瓜农说事”工作室,区、镇两级人大代表不仅迅速联系农业专家实地勘查,还制定出一套“治防一体”方案,引入低毒高效农药精准施药,结合土壤改良技术阻断虫害传播链。短短数月,大棚根系检测显示根线虫彻底清零,当季产量恢复稳定。
急瓜农之所急,想瓜农之所想。近年来,淮阴区丁集镇人大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以及“瓜农说事”等平台,推动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通过这些平台,农户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能参与到镇里关于乡村振兴、农业发展规划等事务的讨论中,真正实现了“与民同行”。
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人大副主席王靓介绍:“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推动金融机构制定新农人特惠信贷政策,降低贷款的门槛。另外,借助实践基地的监督机制、优化政策,全方位助力新农人推动乡村振兴稳步前行。”
在盐城东台市甘港村,省人大代表吴舒涵的身影同样忙碌。她正筹备在村里打造全省首个“网红农贸市场”,这个集线上线下展销于一体的新型平台,承载着她“让新农村风貌看得见、农产品价值提得上”的深切期望。“这里不仅要展示甘港村、五烈镇,还要把整个东台的特色农产品都集中起来。老百姓既能在现场挑新鲜菜,也能用手机下单买特产,线上线下都能方便地买到咱们本地的好东西。”
吴舒涵(右)
十年前,吴舒涵返乡创立惜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涵盖粮食种植、稻麦良种繁育、桃梨生产、淡水养殖的立体化农业基地,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更吸引3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然而,吴舒涵的视野远不止于产业规模扩张。针对返乡年轻人的不同创业愿望和自身实际,作为先行者的吴舒涵有的放矢,积极筹办“新农人创客中心”,从系统培训,到新上项目,倾力打造一条龙现代农业“孵化器”。
“这个新农人创客中心,打算把咱们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打造一个集思想教育、人才培育、产业创新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我们不需要搞太多项目,每年专注孵化几个有潜力的,通过‘1个核心项目+N个配套项目+X个延伸项目’的模式形成集群,最终带动更多乡亲们共同致富,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而在无锡,全国人大代表吴国平则以文旅融合为笔,书写着共同富裕的另一种可能。在他的规划中,文旅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催化剂。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业态,他推动乡村从“环境美”向“产业兴”跨越,让村民共享旅游红利。如今,仅无锡灵山胜境、拈花湾两大景区,就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1万多人就业,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每年输送游客量1000多万人次,真正实现“一片美景富一方百姓”。
吴国平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殷殷嘱托,和团队一起,加快推进“两山一湾”项目进程,打造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精品工程,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 刘正则
供片台| 无锡台 淮安台 东台台
编辑| 李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