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异常。自5月开赛以来,这项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的群众赛事人气爆棚,单场上座量已突破3.6万人,热度远超预期。赛场内外,江苏的人大代表们敏锐捕捉着“苏超”带来的机遇与思考,积极建言献策,以独特方式贡献着力量。
6月15日晚,“苏超”第四轮连云港主场对阵苏州的比赛即将打响。场外,一份特殊的祝福已送达。省人大代表、灌云县剪纸丫丫艺术工作室负责人管艳携手江苏海洋大学师生,创作了融合西游文化与足球元素的剪纸作品,为家乡球队加油助威。
管艳代表(图中着白衣)
管艳代表的思考远不止于一次创意助力。她表示,这组作品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围绕如何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服务社会热点,我持续关注着创新传承方式和优化传承人机制等议题。”
管艳代表建议,在传承人任命、大师工作室设立等环节推行“一线优先”制度:申报优先基层传承人、资源倾斜一线匠人、展示机会给优秀创作者。“这能形成正向激励闭环,让实干者获得支持。”同时,她还特别强调加强校园非遗师资建设,“建议学校非遗社团老师系统学习核心技艺,确保正确传授给学生。”
她分享了一个故事:“我有个初二线上学生,剪纸水平很高。一次,他的老师(非专业)断言某复杂图案‘剪刀绝对剪不了,必须用刻刀’,结果这孩子默默用剪刀就剪出来了!老师惊讶之余,后来学校剪纸展选图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这个例子一方面说明孩子很有天赋和热情,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如果老师本身掌握更专业的技艺,就能更好地引导和激发所有学生,而不是让个别学生“无师自通”或“超越老师”。因此,管艳强烈呼吁:“希望能组织老师们,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进行规范、深入的非遗技艺学习。只有老师真正懂了、会了,才能把原汁原味的技艺传递下去,真正实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目标。”
6月14日,“苏超”淮安队主场迎战南京队,恰逢第25届盱眙龙虾节。当足球激情碰撞美食盛宴,盱眙县推出“体育+”文旅福利,有效激活了消费市场。淮安市盱眙县人大代表、古桑街道人大工委兼职副主任、综合行政执法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顾斌则将目光锁定在如何借势“苏超”热度与龙虾产业,为村民挖掘“共富经”。
第25届盱眙龙虾节现场
顾斌代表凭借专业优势,曾助力困于作坊生产的“许建忠龙虾调料”成功转型为“盱眙许记味食发展有限公司”。他推动构建“传统渠道+电商+新零售”营销网络,协助企业将祖传秘方转化为发明专利,使其成长为固定资产超2000万元的当地产业标杆。在顾斌看来,“苏超”带来的活力和关注度,正是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和就业的良机。
眼下顾斌通过线下走访、线上收集等方式多渠道,广泛动员街道议政代表开展“敲门送岗”行动,通过点对点解读岗位需求,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同时还在招聘会现场打造“就业会客厅”,开展职业指导与政策咨询,构建起“需求摸排—技能对接—岗位落地”的“家门口就业”服务闭环。
“苏超”的爆火,直观展现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旺盛需求。各地积极回应,不仅答疑解惑,更及时调整部分赛区至座位更多的大型体育中心,加大售票力度,并打造电视台和网络端的“第二现场”,全力满足观赛需求。这种对群众热情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响应,同样体现在办好其他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上。
在盐城市阜宁县,不少学生和家长发现,阜宁中学校门口的暖心驿站新增了微波炉、饮水机,甚至配备了办公电脑和打印复印设备,为今年高考生提供应急证件打印服务。
记者了解到,阜宁县以提升暖心驿站服务为切口,依托人大代表“民呼我为”建议、12345热线诉求、问卷调查等渠道,精准梳理群众关切,形成动态问题清单,明确责任、限时整改、接受评价,建立起“问题收集—分类交办—限时销号—群众评价”的闭环机制。目前,已推动解决类似“微实事”70余件,切实把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记者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刘正则
编辑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李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