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2014:江苏省人大工作十大亮点
2016-01-11 15:02  来源:新华日报

  【前言】过去的一年,对于人大工作来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紧紧依靠全体省人大代表,认真履行各项法定职权,为推动江苏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回望2014,省人大工作不仅大事多、喜事多,而且变化多、亮点多,在江苏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亮点之一: 与时俱进做出新部署

  人大事业开启新征程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去年12月4日,省委召开全省人大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全省人大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时省委出台了《关于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意见》,推出了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一系列新举措。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围绕新形势下人大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定了14个方面的重点课题,由党组成员分别带队赴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面对面听取市县党委、人大、人大代表以及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省委会议和出台相关文件提供了决策参考。

  在全省人大工作会议上,罗志军书记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省人大工作取得的成绩,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入分析了人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我省地方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主要任务,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扎实推进人大领域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省委出台的关于人大工作的文件,总结了近年来我省人大工作的经验,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提出了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的一系列新举措,受到了全省各级人大的一致好评。

  亮点之二: 创制性立法结硕果

  自主立法机制逐步形成

  创新地方立法工作机制,是2014年我省人大领域改革的重点。

  江苏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遇到的问题也在前面。在国家层面立法尚处于空白的情况下,有必要根据江苏“两个率先”的需要,针对改革发展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积极推进创制性立法。为此,省人大确立了一手抓实施性立法、一手抓创制性立法的工作思路。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把我省在社区矫正工作方面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用法规固定下来,也为国家层面立法积累了经验。

  抓自主立法,是去年省人大立法工作的一大特色。对于一些涉及面较广、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法规草案,加大自主起草力度,改变了过去法规起草工作过于依赖政府部门的局面。法规起草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了部门利益法制化。

  去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江苏省保护和促进香港澳门同胞投资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港澳投资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这部法规由省人大外事委牵头起草,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们会同有关方面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召开了23场座谈会,不仅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研讨,而且广泛听取港澳企业的意见。由于在起草环节把握了主动权,使这部法规跳出了部门框框,更加贴近实际,得到了广大港澳投资者的认可和欢迎。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江苏文化底蕴深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民读书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十分重要。去年11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将每年4月23日设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这是我国首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省级地方性法规。牵头起草这一决定的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做了大量工作。《决定》把全省各地促进全民阅读的成熟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对于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引领全民阅读风尚、推动“书香江苏”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评为2014年“全省文化十件大事”之首。

  亮点之三: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立法

  依法治霾迈出重要一步

  大气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社会日益关注。省人大常委会在2013年对长江水污染防治开展执法检查的基础上,2014年把目光聚焦于雾霾防治这一难题,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被列入去年省人大立法计划。

  鉴于这一法规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从去年7月开始启动,省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对条例草案进行审议修改。期间,省人大法制委、环资城建委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就法规草案涉及的重大问题多次组织调研、协商和论证,委托各市人大组织省人大代表进行集体讨论。

  为了更好地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根据立法法和我省有关法规,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条例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会前,省人大由多位副主任牵头,组织分赴全省各市进一步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做到了全覆盖。条例草案中涉及多项重大制度建设,特别是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让人民群众对“蓝天碧云”充满期待。

  省人代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这在省人大近10年来立法工作中还属首次。

  亮点之四:基层联系点形成网络

  立法工作民意基础更加扎实

  去年8月29日,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召开居民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组在这里搞了一场特殊的活动——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中的相关条款,听取社区群众和基层代表的意见。这是去年他们结合立法调研,又一次进社区听民意。

  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常态化,12月14日,省人大法制委在常州举行了民主立法联系点授牌仪式,把全省15个法治建设工作开展较好的基层街道、乡镇和社区确定为基层联系点。这些联系点作为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基地,主要承担着收集反映基层组织和群众对地方立法计划和法规草案的建议要求、协助开展立法评估等工作任务。

  立法联系点的设立,是我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一个新举措,这样做,把立法之根扎到最基层,有助于使立法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提高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法规的贯彻实施奠定扎实基础。

  亮点之五:财政“四本账”首晒人代会

  预决算审查监督取得新突破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认识到,在“四风”问题的背后,是监督机制的缺位。解决“四风”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靠制度。正如有代表所言:“把住宾馆饭店的大门,不如看好财政收支的账本。”

  去年年初,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工作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确定了这项工作的五年目标、基本框架和重点任务。

  立说立行。在去年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财政厅首次向会议提交了“四本账”,人代会的审查范围从过去的公共预算,延伸到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标志着我省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代表中引起了积极反响。

  去年以来,省人大财经委在加强部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方面实招迭出:在省人大代表中聘请部分财税专家和实际工作者作为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专题听取省财政厅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让财政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邀请省人大有关委员会、部分省人大代表以及审计部门参加,对省政府19个部门预算进行逐一初审。

  随着修改后预算法的全面实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正一步一个脚印地从程序性向实质性拓展。

  亮点之六:专题询问实现“三个首次”

  政府部门交出合格答卷

  去年7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专题审议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在分组审议的基础上举行联组会议,与政府13个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开展专题询问。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结合审议开展专题询问渐成常态,专题询问已成为人大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

  为了增强询问的效果,省人大常委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程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这次询问就实现了“三个首次”:首次请省政府分管副省长到会报告工作、参加询问活动;首次通过视频录像,把基层代表和群众的声音带到常委会议事厅;首次通过广播电视对会议实况进行同步直播,使专题询问过程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全省人民面前,一时间社会反响热烈。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感慨地说,回应委员和代表的询问,不止是一场考试。

  下半年,省人大常委会又就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询问。去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还在总结近几年来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了专题询问工作相关制度,对专题询问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作出了具体规定,把这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亮点之七:上下联动开展执法检查

  “同频共振”渐成新常态

  近年来,随着江苏老龄化步伐日益加快,银发浪潮加速到来,养老服务和老年人权益保障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省人大常委会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为本届监督工作的重点。

  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曾对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询问。去年7月,又就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这次执法检查,不仅省人大三位领导同志分别带队深入各地检查,而且实行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检查组所到之处,不仅认真听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而且深入各类老年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了解实情、听取意见、研究问题。通过执法检查,推动解决了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促进了我省老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实现同频共振,已成为我省人大开展执法检查的新常态。

  “抓铁有痕、踏雪有印”。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启动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工作,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亮点之八:推出“双联系”十项举措

  代表联系群众渠道日益拓展

  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的要求,在2013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省人大常委会同代表联系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若干意见》,从十个方面对“双联系”进行了规范和完善。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轮番下基层,接待在基层工作的人大代表60多人次,对代表反映的情况和意见综合整理为100多个问题,交相关部门研究处理。

  一年来,省人大各位主任分工负责,对6个方面14件涉及面广、办理难度较大的代表建议牵头督办、加强协调,使有关问题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得到较好解决。

  一年来,每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同3名以上在基层工作的人大代表保持经常性联系,人大机关赴基层调研必访代表,使人大立法、监督工作更加接地气、顺民意。

  一年来,一些市人大尝试组织省人大代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使选举单位对代表履职的监督得以破题,让人大代表感受到了责任和压力。

  一年来,在省人大的支持推动下,“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代表工作日”、“代表统一接待选民”等活动在基层广泛开展,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亮点之九:人大60周年庆祝活动掀起高潮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深入人心

  2014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周年。“六十一甲子”,值得很好地回顾和总结。9月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京举行庆祝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9月10日,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在南京召开庆祝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座谈会,各界人士共聚一堂,回顾我省人大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开拓中创新走过的辉煌历程,共同展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大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会上,罗志军要求全省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动员组织全省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而不懈奋斗。

  围绕60周年庆祝活动,省主要媒体推出了系列专题报道,向读者和观众讲述60年来的人大故事。省人大办公厅在广泛征集史料的基础上,推出了专题史料图片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了60年来我省人大走过的光辉历程。省人大机关还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开展了专题征文和知识竞赛。对历史的回顾和展示,不仅普及了人大制度知识,而且增强了全社会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了解和认同,坚定了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亮点之十:“江苏人大发布”成功上线

  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又添新平台

  去年5月8日,省人大政务微信“江苏人大发布”正式开通,标志着我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又有了一个新的平台,这也是全国省级人大首家开通的政务微信平台。

  近一年来,省人大办公厅利用微信快捷、便利、安全的优势,及时发布人大信息,主动传递人大声音,做到“有图有真相”,使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取人大工作的权威资讯,了解代表履职风采。江苏人大利用新媒体宣传人大工作,得到了全国人大领导的充分肯定,腾讯公司也把“江苏人大发布”作为政务微信的一个成功案例作了推介。

  为了迎接本次“两会”召开,省人大办公厅利用微信平台进一步推出了“江苏人大微门户”,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全方位展示人大履职情况,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参与和监督人大工作,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心声,为人大事业发展汇聚正能量、营造好环境。

  曹远剑 卢福纯 赵晓明

  配图:余 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