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推动公共交通事业发展
2017-08-29 11:07    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刘海龙

  突显公共交通的“民生导向” 

  城市公共交通是市民高度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关注的重点民生工作之一。在连续多年推动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议案落实的基础上,近年来,常委会持续聚焦民生交通,不断给力全市公共交通建设和管理,主动依法履职,推动公共交通建设提质增效,切实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提升市民换乘方便度 

  924,苏州地铁2号线延伸线开通试运营。杨先生在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工作,地铁松涛街站正好位于学校旁边。而杨先生家住独墅村,距离2号线最近站点还有3公里路程。尽管停靠独墅村的公交线路有12条,但没有一条可以直达地铁站。不过,杨先生的担忧很快就消除了。924当天,为配套2号线延伸线开通,交通部门新辟了公交558路,正好将独墅村与地铁尹山湖站连接起来,而且仅有3站路的间隔。同时,交通部门还新辟高峰3号、公交175路、190路,及时为延伸线地铁站周边及郭巷、车坊等区域居民换乘提供了方便。 

  这样的顺畅对接,在几年前还只是一个愿望。 

  在深切了解了市民便捷换乘的需求后,20141月,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杨忠伟、冯正功、明亮等, 联名16名代表提出了优化苏州市区交通换乘系统,构筑顺畅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的议案,呼吁进一步构建分工合理、互相衔接、互相补充的综合交通换乘系统,引导市民网络化出行,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提升交通运行效率。 

   该议案由市人大常委会交政府实施后,相关部门随即就对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沿线的公交站点进行了优化调整,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优化调整公交站点37对,新增21对,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优化调整公交站台21对。为配合轨道交通1号、2号线运营,分别完成新辟线路5条、优化调整线路15条,完成新辟线路5条、优化调整线路9条。两年来,与轨道交通12号线相衔接的线路占市区公交线路总数的50%以上。同时,通过开行夜线和延长线路运营时间,使每个轨道交通站末班车均有公交线路与之衔接,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量稳步提升。 

  畅通城区公交网络“毛细血管” 

  市民普遍反映,如今私家车迅猛增长带来的尾气噪音污染,破坏了古城环境;私家车在慢车道、人行道甚至绿化带上乱停放,损害了古城形象。另一方面,古城区原有大公交存在着线路过长、车站间距远、发车间隔大、大公交车转弯调头困难、容易与行道树发生碰擦造成堵车等问题。 

  对此,去年1210日,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前夕,市人大常委会在对市区公交微循环工作进行调研后指出,发展社区公交,打通公交最后一公里,既是便民惠民的体现,也是构筑绿色、低碳、高效的公交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调研组要求,市政府要系统地制定社区公交线网规划,明确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通过科学设置线路,相互有效衔接,方便群众换乘。同时,要探索开辟街巷小公交,着力解决通拥堵,方便居民出行,保护古城风貌。 

  徐阿大、杨忠伟等22名市人大代表也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在今年年初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了优化城区公共交通系统,加强道路交通综合管理的议案,呼吁加快建设古城区社区巴士公交系统,加快发展微循环公交,解决线网优化过程中形成的部分社区公交空白,衔接社区与公交主干线,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按照常委会调研和代表议案的要求,市交通部门完善已经开通的15条社区巴士线路的运营管理,其中13条与轨道交通19个站点接驳,也为轨道交通喂给了客流。如公交928路开通后,地铁2号线友联站日均增加客流就有600余人次。已开通的社区巴士还弥补了部分片区公交空白,360路弥补了金阊新城片区的公交空白,960路弥补了天赐庄片区的公交空白;这也为常规公交线网优化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相关线路的车辆周转效率。在今年年底前,新辟社区巴士公交线路20条,这被确定为今年的政府事实工程。交通部门表示,这将有效解决护城河内大公园、乌鹊桥弄、东北街片区以及郭巷、直、胜浦、漕湖等区域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市交通部门明确,要结合畅通工程创建,进一步推进社区巴士线路建设,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至十三五期末,随着轨道交通全面成网,开行社区巴士线路达100条左右。 

  城区公交车开行到“村口” 

  能否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开往苏州城区的公交车?这是很多农村居民的想法。 

  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的居民都有着同样的感受。苏州工业园区与之不足10公里的直线距离,而之前乘坐公交车去园区,都要经过几次换乘才能到达,耗时动辄两个小时。 

  这个现象自去年925日起得到了彻底改观。当天,苏州公交562路增开北联村专线,满足工业园区与吴江区北联村居民往来出行需求。 

  这个改观,也是人大代表呼吁的结果。去年1月,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来自吴江区的赵端英代表根据当地居民的诉求,提出了从苏州开往车坊公交延伸同里的建议,认为这样可以让村民去苏州办事更方便,也能促进同里的旅游业。经过半年多努力,在吴江区政府配合落实了公交线路始发停靠场地后,市交通部门及时组织公交线路延伸至北联村。 

  同样,近几年来,相城区黄埭、漕湖、渭塘等地居民有了直接前往高铁北站的公交车;望亭镇居民在周末和节假日等特定时间可以乘坐增开的85路区间大站车,大大节省了前往苏州火车站的时间;公交39661662路三条线路重新延伸至吴中区木渎茶坞浜、渔洋街等地段;吴中区西山公交线路及站点的及时调整……均是在徐宏根、林亚萍、孙惠忠、徐伟英等代表建议后得到实在的解决。 

  20148月,市人大常委会在对《苏州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中,进一步强调要树立大公交理念,持续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经过政府部门的扎实工作,目前,深入到全市农村乡镇腹地的镇村公交线路276余条,占全市公交线路总量近四成,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100% 

  现在有个事情要进城,那太方便了,出家门就是公交车站,一个多钟头也就到了。要是在十多年前,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呀。家住吴中区金庭镇的居民张老伯时常这样感慨。 

  “互联网+交通”助推公交服务变革 

  顺畅高效的公共交通换乘体系需要高效便捷的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支撑,利用多种信息渠道,使乘客及时获取交通和换乘信息,对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换乘出行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0144月,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关于优化苏州市区交通换乘系统,构筑顺畅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代表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中指出,要建立信息平台,提高服务水平。要整合各种交通信息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交通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科技手段,为公众便捷出行提供信息服务。 

  围绕出行信息服务问题,近两年来,朱建军、吴永敏、杨忠伟等代表还分别就完善公交车电子站牌系统、用银联卡闪付乘车、建立出行服务综合信息系统等提出了建议。 

  结合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市交通部门为市民便捷出行不断改进信息技术。 

  两年来,智慧交通建设步伐加快。苏州市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汇聚公交、出租、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数据,关注和发现客流高峰,实时发布行业运行动态,及时组织运力疏导客流。 

  公交集中智能调度系统也日臻完善。启动了新一轮公交信息化发展工作,以运力和运量的动态平衡为目标,完善车载设备及其管理系统功能、公交企业管理系统功能、公交行业管理系统功能和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功能,在收集客流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客流规律,优化调度模式,既提供了高效的公共服务,又提高了经营效益。 

  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也得到有力推进。利用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符合苏州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的算法模型和管理政策,开展出行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向市民展示公共交通出行的优势,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通过与百度、腾讯深层次的合作,为公众出行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信息。 

  把脉问诊大交通规划建设工作 

  2015年末,城区公交线路达到300条,其中公交快线达到10条,优化公交线路60条;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公交站点)500半径覆盖率大于95%;公交车保有量达4200辆,公交标台数达520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标台数达18标台。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如何加快苏州交通现代化步伐? 

  苏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完善线网层次结构,发展多元一体的公交体系。如何有效组织实施? 

  922,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大交通规划建设开展专题调研,重点了解十三五时期全市交通规划建设及发展目标思路。 

  常委会主要领导指出,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交通规划建设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在全面、系统、高层次规划的统领下进行交通建设;要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努力提升交通规划建设水平;要切实解决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加快完善道路交通网络,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条件。 

   市交通部门表示,十三五时期将全面提升公众出行服务体系。主要是完善周边机场的通勤设施,构筑车站、轨道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整合公共交通资源,构筑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公共自行车为补充,信息系统为手段,交通枢纽为衔接的一体化的公共交通客运服务系统,并规范网络预约出租车、改革传统出租车,打造人力客运三轮车在慢行交通中的独特风景线,满足市民多样化交通出行需求;市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打造全国最好公交;提升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水平,行政村班车通达率和乡镇开通镇村公交的比例均保持100% 

  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将围绕公交都市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的目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2号线延伸线、3号线均将陆续建成。轨道站点周边的地面换乘设施也将完善,规划建设P+R公交设施11个。至2020年末,城区公交线路总量将达500条以上,中心城区线网密度达2.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线路重复系数总体控制3以下,公交线路平均长度降到20公里以下;还将新开通公交快线2-3条,优化调整50条线路,增加微循环线路10条,完成片区公交线网优化5片。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加快,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国内领先的公交都市。届时,苏州市民将会享受到出行更便捷、乘坐更舒适、换乘更方便的公共交通服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