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要更洁更美——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农村环境改善工作
2017-09-04 17:12    来源:SRC-670648

   

  要争当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先行军排头兵,要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离不开全市农村环境的根本改善。虽然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农业农村污染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美丽苏州”建设步伐。 

  因此,加大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根本改变,是苏州“十三五”发展中亟须加强的重要环节,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环境的改善。 

 

  农村河道,要流淌美丽乡愁 

  水是苏州景观中最具生气的元素,苏州因水而秀,以水为荣。飘逸灵秀的水,是苏州人的骄傲;也是苏州的灵魂。然而,近些年来,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苏州的水景日益成为“水愁”和“水殇”。 

  市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认识到,鱼米之乡的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解决好农村的污水问题。 

  2012年陈丽霞等代表提出加强农村臭水河治理的建议的基础上,20141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邱学林以及沈建明等10名代表提出“加大力度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建议”。 

 

  代表们建议 

  尽快制订《苏州市排水管理条例》,将农村排水管理纳入条例规范; 

  突出重点继续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市(县)、区级资金对镇、村一级的补助力度; 

  下决心理顺行政监管体系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建立市(县)、区和镇三级监管体系; 

  落实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维护经费,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公众参与程度。 

 

   

  该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201410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后指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上还存在专项规划编制滞后、推进速度不快、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特别是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才38%,与城市已达95%以上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如何破解农村污水治理困局,主任会议提出,要抓龙头,科学规划布局处理设施;强管理,理顺治理监管体系;保资金,解决好长效管理问题。 

 

  应代表之呼吁,市人大常委会加快对相关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工作,旨在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管理排水规划体系的《苏州市排水管理条例》于2015322日(世界水日)起正式施行。 

  201511月,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进行了视察。针对工作推动、工程技术、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视察组提出了要优化技术方案选择、理顺建设管理体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等意见建议。 

  12月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动员大会召开。会议确定,全市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计划投入约100亿元,实现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2017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对一年多来的治理成果,相城区阳澄湖镇莲花岛村村民倪老伯感受深切,他说:“原来厨房、卫生间的水都往河里去,现在都往污水集中处理池子去,冷天也能看到好大的鲫鱼呢。” 

    

  农村垃圾,要科学收集利用 

  苏州的农村,也同样存在着垃圾处理的难题。河流、村庄、农田,甚至一些农舍旁,被塑料袋、农药瓶、烂菜叶等包围,“垃圾围村”成为困扰农民的问题。 

  据测算,全市农村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312吨,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可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30%左右,全年可减少农村乡村要美,垃圾必须要及时有效清理。 

 

  今年年初,王强代表结合有关试点经验,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利用的建议”。 

   

 

  王强代表建议 

  要通过落实村民委员会的基层宣传核心作用,辅之以媒体、教育等部门的全方位通力合作,深入宣传,广泛动员; 

  增加投入,改进技术,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分析一体化信息平台;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积分制度,将垃圾分类收集与家庭荣誉结合,定期由村委会组织评比; 

  科学选择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的建设地址; 

  免费向农户发放经过资源化处理后的有机肥; 

  规范对一线操作人员的职责监督和技能培训等措施,有力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利用的工作。 

 

  对此建议,政府部门早谋划、早行动,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修订了《苏州市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2016年修订版)》,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占全年考核分数的10%。同时,将这项工作纳入全市城乡一体化指标评价体系考核。出台了《苏州市2016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实施意见》《苏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置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苏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设施设备和处理站用房相关要求》,下达了2016年各市、区任务分解。 

  同时,政府部门通过加大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今年完成建设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90个),落实工作月报制度,开展工作督查,完成下拨市级试点村财政补助资金(市级试点村以奖代补资金每个村40万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培训,加大补贴力度推广有机肥,制作宣传品,主要用于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和宣传活动发放,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村民分类意识等各项具体工作,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 

  在作为试点村的相城区渭塘镇骑河村,试点开始的第一个月里,骑河村农户可堆肥垃圾的回收率从30%左右提升到了80%,一个月处理可堆肥垃圾5610公斤。照此推算,预计每年全村均可减少垃圾约80吨,压缩近40%的垃圾产出量。 

    

  地产农产品,要加强源头监管 

  农业污染防治,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 

  随着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污染,农业种植和养殖业源头污染日益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新焦点。 

  经过深入调研,代表们深切认识到,食品安全应该从源头抓起,从田间地头抓起。 

 

  2012年,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宋甫林代表就提出了“加强全市农产品生产环节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呼吁政府部门把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20141月,徐海龙等15名代表向市人代会提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确保居民‘舌尖上的安全’”的议案。代表们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方面。目前苏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依然存在着问题和隐患。从全市土壤“体检”的结果来看,我市土壤质量还存在土壤耕层呈现变浅、容重增加和酸化趋势,部分土壤存在农药残留,极个别地块出现重金属含量异常。 

  为此,代表们建议从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投入品的供应和监管体系、稳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等多个方面着手,全力构筑健全的综合治理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代表们认为,要开展受污染耕地土壤普查工作,建立完整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数据库,并根据受污地区、受污程度、受污源头,制定治理方案。全市应借鉴农药集中配送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和推进兽(渔)药的集中配送和统一供应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禁用兽(渔)药的销售和使用。 

 

  这件议案被确定当年的“大会议案”。 

  市人大常委会扎实抓好督办工作,要求明确属地监管责任,切实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要建立产地监测制度,确保农业产地环境质量安全; 

  培育新型经营体系,加大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做好农药集中配送,保障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 

  加大市场准入监管,有的放矢解决一些重大难题。 

    

  至当年年底,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已经基本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监测治理全面加强,建成规模以上现代农业园区90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加快建设,生产企业诚信评价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完成。2015年,启用了全市农产品信息平台,让种植户信息与市场信息在平台上共享。同时,还建立有形的平台——现代农产品物流园。这些现代化的产业平台的建成,将促进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在苏州市场的落地。 

    

  农业农村,要让污染远离   

  由于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存在使用量大和不规范问题,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膜等废弃物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农业、农村污染不同程度存在,直接危害着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 

 

  对此,今年1月,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邱学林等10名代表提出“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议案,代表们呼吁,对农业、农村污染进行专题研究,开展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代表们建议 

  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构建高效快捷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摸清农业、农村污染底数,及时准确掌握农业、农村污染状况和变化,提高防治污染的针对性。 

  同时,还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农业发展。 

  代表们提出,要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强化支撑作用。各级政府要采取更加有力、更加系统的防治措施,解决好农业、农村污染问题,使现代农业作为“绿色空间、绿色产业、绿色资源、绿色资产、绿色文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应和经济社会效应。 

 

  在该议案被确定为“大会议案”之后,市人大常委会全力督办,要求政府部门着力推进系统防治,建立完善污染防治工作机制; 

  推进源头防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专项治理,切实解决重点污染问题; 

  推进创新创优,强化科技和制度的支撑作用; 

  推进社会共治,努力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通过落实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农业、农村污染问题。 

    

  该议案交办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调研,认真制定办理方案,积极稳妥推进,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市政府部门首先完善了制度规范,印发了《苏州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研究制定《苏州市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20162018年)》。市农委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苏州市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方案》。市环保局在《2016年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中,加大了涉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比重。 

  同时,通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确保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阳澄湖生态优化,整治蔬菜大棚生产环境,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开展农村工业小企业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突出问题。通过加强“四个百万亩”保护和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绿化造林保护湿地,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突出生态优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市政府还表示,要健全长效机制,促进畜禽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探索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保护耕地质量,推进社会共治,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努力实现农村环境根本好转。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