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报告”姿态转变彰显司法温度
2018-07-17 14:07    来源:江苏法制报    作者:施琛耀

  3月9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向大会作报告。两高的工作报告是每年全国人代会期间的备受瞩目的重头戏,今年也不例外。

  近几年来,“两高报告”与民生的联系更加紧密,受到的关注程度也更高。在我国坚实推进公正司法的大背景下,“两高报告”中的每一句彰显为民情怀的表述,每一组体现司法温度的数据,都具体而微地呈现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笔者发现,今年“两高报告”中多了些有情怀的句子,让人感到这是“有温度”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报告中表示:“人民法院着力加强公正司法、产权保护、破解执行难等重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于审理于欢故意伤害案等社会关注案件,报告指出:“要加强以案释法,既体现法律尺度,又体现司法温度,实现法理情有机融合,让热点案件审判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报告中则表示,过去5年,全国检察机关多重并举强化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同时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他还在最高检的报告中强调,“要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强化法律监督,为新时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实际上,不仅是这些深刻隽永的句子,报告中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也真切体现出“温度”。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依法纠正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冤错案件39件78人……着力破解执行难,执行到位金额7万亿元。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据媒体报道,今年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到了20多个案件,创历届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案件数量之最。

  而最高检报告中的数据同样翔实:“强化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颁布履行检察职能纠防冤错案件等系列指导意见,建立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制度。立案侦查职务犯罪254419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53亿余元。持续开展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在涉农资金管理、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扶贫等民生领域查办‘蝇贪’62715人。从42个国家和地区劝返、遣返、引渡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222人。”

  值得一提的是,除却翔实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今年“两高报告”上再次出现了二维码,在会场内外通过形式各异的多媒体传播方式与参会代表乃至公众互动交流。

  在笔者看来,“两高报告”中凸显数据和案例直至引入交互式的体验,绝非是单纯的炫技和迎合。实现“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的过程,或许无法在数据和个案中得到直观显现,但改革的成效却一定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两高”报告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呈现数据案例,这是司法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润物无声”的磨合体验。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法贵在行也难在行”。法律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实施,离开了法检系统的司法实践,法律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法治也只能停留在口号中。有情怀有温度,才能让群众对法律法治真诚信仰和衷心拥护。

  从高居庙堂的晦涩难懂到平易近人的互动参与,“两高报告”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近群众,进而获得对司法活动乃至司法改革的支持、理解和共识,这不仅是“两高报告”打开方式的形式转变,更显示了司法权力在接受监督过程中的姿态转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