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奎:好稿来源于熟悉、感动
2018-07-18 08:20    来源:江苏人大网    作者:俞德奎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连云区人大宣传工作取得一点成绩的原因很多,有五个方面最为重要。

  一是领导重视。区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新闻宣传班子建设,在区人大机关、一府一委两院和街道人大工委明确宣传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兼职通讯报道员,建好宣传工作网络,保证有人做事。对宣传工作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调动队伍积极性,保证有钱做事。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组织有一府两院和街道人大工委分管领导和通讯员参加的新闻宣传和调查研究培训,派人参加省、市人大研究室组织的业务培训,保证有本事做事。常委会领导带头撰稿,各位主任每年都要撰写和发表3-5篇调查研究和理论文章,保证有榜样带动做事。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始终把宣传工作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形式、作为联络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渠道。

  二是通讯员努力。区人大机关和各单位的通讯员平时注重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习《中国人大》《人民与权力》《新华日报》《人民代表报》等各种专业媒体上报道的各地先进经验,研究文章关注的热点、表达的观点,研究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技巧。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精心思考提炼,积极探索创新,关心群众关心的话题,熟悉群众内心的想法,丰富写作源泉。

  三是人大代表奋发有为。人大各级机关和代表们不仅是“说事”的,更是“干事”的。好多人既是人大机关领导、人大代表,又是一线普通工作人员。连云区人大机关的领导和委室负责人在连云新城、海州湾旅游度假区、海上云台山、中央商务区、凰窝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大多担任职务,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也都在党务或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各方面承担一定的任务。197名区人大代表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在不同的岗位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树立了标杆。

  四是上级人大关心指导。基层工作除了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离不开上级人大的指导帮助。作为基层人大研究室的工作人员,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省、市人大的相关处室在法律法规学习领会、宣传报道、调查研究等诸多方面给了我们无私的帮助。省人大办公厅宣传处、研究室的领导和同志们在网络和电话里对我们的问题都能诚恳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我们对他们大部分是未见其人只闻其声,甚至未闻其声只见其字,真是“熟悉的陌生人”。市人大研究室对基层宣传工作倾注精力、关爱有加,唐中龙主任为我们的宣传培训亲撰讲稿、定点发力。在此,对各位曾经、正在和即将给予我们帮助的领导和老师,郑重表示诚挚谢意。

  五是媒体的理解支持。写稿难,发稿更难,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媒体的理解支持也是写手们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因素。工作中,遇到好多的媒体编辑不仅在业务上是我们的老师,工作精神、工作态度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大到阶段性宣传报道热点,小到文字、图片传递格式、发送渠道,文章逻辑关系,篇幅字数,他们不厌其烦,悉心指导。

  《“代表之家”,安在老百姓心里》发表在2018年1月10日的《人民日报》上,这篇稿子的写作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感动”。

  连云区的“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在连云港市并不是最早的,也未必就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用功的。从最初的几个作用不明显的“代表联络站”,到初步建成“人大代表之家”12家、“人大代表联络站”26个,并且迅速成为人大代表提升自我的加油站、建言献策的联络站、助力东部城区发展的“核电站”,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一年多里,连云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一班人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直接指导下,成立领导和工作班子,外出考察学习,反复研究推敲,思考谋划选址,统一建设规范,完善规章制度,多方筹措经费,广泛组织代表和选民互动,还在墟沟街道试点“互联网+”,打造网上“人大代表之家”,通过“把代表之家建在群众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使人大代表们进一步赢得了信赖和尊重、坚定了信心和责任、增强了荣誉感和使命感,使群众意识到“有困难不仅可以找政府”、“有困难也可以找人大代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随着调研的逐步深入,我们不断被“平凡”和“琐碎”感动,被群众的诉求感动,被代表的执着感动,被政府落实代表建议的诚意和努力感动,我们意识到连云区人大常委会认真组织地“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收到了“认真”的效果。因此,本着“注重调查研究,搞好总结提炼,不人为拔高;所有事例真实可靠”的指导思想,完成了调查和写作。

  这次会议,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十分宝贵的学习机会。会后,我们将认真传达学习领会实践会议精神,学习先进,追赶先进,再接再厉,力争有所作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