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灌南人大:数字赋能强引领
2023-10-27 09:20  来源:灌南县人大  作者:封勇 顾欣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灌南人大紧扣省市“数字人大”建设工作部署,迅速响应、扎实推进,第一时间把“数字人大”建设列入2023年常委会工作要点及代表工作计划,成立协调小组,制定出台《灌南县“数字人大”建设工作方案》,探索在省人大“1183”框架基础上,将“代表云家”等原有自建系统嵌入“数字人大”平台,精心谋划民生实事立体监督特色模块,使代表履职过程转变成可看、可评、可执行的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已上传本届以来相关业务数据200余项,为“数字人大”建设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积极主动“建”,确保数字人大工作快速推进。按照省市人大工作部署,遵循项目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安排,以“实用、管用、好用”为原则,全面搭建数字人大灌南分厅平台。整合各方资源。要求机关各委室及各镇人大主席团提高思想认识,围绕重点工作、重要会议、监督检查、代表履职等各项工作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收集整理并录入上传,切实把数据要素转化为治理与监督效能。联合县融媒体中心,为改造设计外挂小程序、文字图片等提供资源技术支撑。邀请县保密局对数字人大建设、日常运用给予指导,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强技术指导。坚持机关工作人员先学一步,邀请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确保功能熟悉、操作熟练。组建由数字人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县人大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的技术小组,挂片各镇,全程提供“保姆式”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数据共享。突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内外联动的架构设计,汇聚整合上下、内外部信息资源,打通与市人大及“一府一委两院”的数据接口,打造覆盖人大系统、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字化人大综合平台,实现人大公共数据按需共享、有序开放。

严格规范“管”,确保数字人大平台运行顺畅。制定“数字人大”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操作流程,保障数字平台运行顺畅。建立运维保障机制。项目使用过程中,及早研究“数字人大”系统运维保障工作方案,构建任务明确、流程清晰、响应迅速、支撑有力的运维保障体系,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建立审核把关机制。重点对基层上报信息和数据的政治性、真实性和时效性进行审核把关,未经审核的信息和数据一律不得上传和发布,坚决防止负面信息和内容上传或发布到平台,切实维护平台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机关各委室和各镇人大的平台运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实行月通报、季调度。要强化结果运用,健全考核机制,将数字人大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纳入年度高质量考评内容,确保数字人大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以数字赋能引领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真正发挥“数字人大”的最大效用。

立足长效“用”,确保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紧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树立“一盘棋”思想,以人大“一网两端”、视频连线系统等现有信息平台为载体,丰富监督形式,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大履职行权深度融合。融入日常“学”。运用互联网思维,鼓励、引导并组织各镇人大及代表通过“江苏数字人大”平台查看中央精神、人大动态、理论研究成果、人大故事以及法律法规等,使数字人大平台成为基层好找、好用、好学的“教科书”。融入代表“用”。加强人大代表“数字化”管理,依托代表履职平台,将四级人大代表全部录入,并生成代表信息二维码和个人账户,及时登记代表培训、参会、审议发言、建议提交等履职情况,进行代表数据归集,为“数字人大”代表履职模块上线打好基础;抓好“家站点”数字化升级,构建“码上找代表”、“平台马上办”、“联系零距离”、“服务全天候”机制,推动“数字人大”建设上下贯通。融入监督“管”。采取“大数据建模+人工审查”的方式,通过监督端口前移,由静到动,由后置监督到全程监管,由面上监督向具体部门、问题延伸,所有监督工作实现网上“数字对账”,对预算管理、民生实事、代表建议办理等实行数据预警,为推进“数字人大”建设找到突破口、开辟新路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