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近年来,灌南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以及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夯实平台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充分激发广大代表的履职热情,有效凝聚起全县四级人大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强大合力,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
一是人大搭台奏响阵地建设“主题曲”。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置、方便活动”原则,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通过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三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延伸代表联系选民触角。深度融合县委中心工作,高度关注百姓民生福祉,努力把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成为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学习培训的课堂、联系选民群众的桥梁、依法履职的平台载体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展示窗口。强化数字赋能,高质高效用好“数字人大”平台,规范管理制度,巩固贯通成果,推进现有场景常态运行。探索实施“数字人大+”工程,将“代表云家”“‘码’上找代表等原有自建系统嵌入“数字人大”平台,形成群众反映问题全时段、代表履职服务全天候、政府解决问题全闭环的治理格局,零距离架起“沟通之桥”。各镇人大结合实际,拓展服务方式,创新开展代表“云上履职”“线上+线下”搭建代表履职双阵地、小板凳说事话民生、创设“代表议事厅”等履职模式,有效发挥专业特长,切实增强了代表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履职的水平和质效。
二是代表唱戏奏响依法履职“协奏曲”。灌南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持续擦亮“人大有担当、遇事找代表”工作品牌。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每月“逢5”日联系接待代表制度,通过面对面联系代表,深入了解代表对常委会审议议题和群众关心关注问题的意见建议,支持和帮助代表依法履职。推出代表工作新机制,按照“223”比例,建全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双联”组织架构,组织开展代表“进家站”“入网格”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密切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的双向联系。建立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提出办理机制,同步形成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的代表意见建议,通过 “一表五单”、《代表建言》等形式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民意支撑。坚持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与结果并重,代表提出的重点建议,由县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县委领导领衔督办、人大专工委重点督办、相关部门具体承办,年底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推动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量。
三是群众受益奏响解忧纾困“进行曲”。为确保群众的合理需求得到切实有效解决,灌南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代表走访月”活动,组织人大代表集中访民问情,第一时间把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转化为代表建议蓝本,让代表为民“代好言”“发好声”。如百禄镇采取“小板凳说事”“圆桌会议”等多种方式,组织代表深入辖区各村收集社情民意140余条,帮助解决民生难题30余件。“我们这里地理位置偏僻,周边居住都是老人,一到晚上漆黑一片,特别想安装路灯,这样老人可以在晚上放心安全地出来散步。”该镇人大负责人通过“小板凳说事”得知后,立即向相关部门反馈了这一问题,并积极与县直相关单位对接,现场勘查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很快成功化解了群众这一“心头难”。通过代表的积极主动作为,全县四级人大代表及时解决民忧急盼“微实事”100余件、踊跃参与点亮困难群体“微心愿”90余项、广泛征集选民意见“微议案”200余条,真正做到了以担当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周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