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大工作的水平看代表、活力靠代表、潜力在代表。近年来,泗阳县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的工作理念,坚持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平台载体、保障代表履职、丰富活动内涵,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泗阳特色”。
一、民意联收,完善“常态+创新”代表履职机制
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履新之初,泗阳县人大常委会就将代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铸培“有为代表”进行深入谋划,通过以点带面、连线成片,不断把代表履职平台向村级延伸,向选民集中的区域延伸。“集中+日常”实现联系全时段。在省、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下,联动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和“四化同步改革有我”代表主题活动。同时,依托协同履职活动室建立“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代表活动制度,常态化组织代表接待选民,让反映民意更加顺畅有效。“驻点+流动”实现联系全覆盖。结合实际,探索建立移动人大代表联络点,定期围绕村民反映的问题,组织代表到现场看看走走,真正做到了哪里群众有需要,联络点就搬到哪里,推动代表履职平台更好融入群众“生活圈”“工作圈”。“规定+自选”实现联系全方位。除了完成“规定动作”,还积极筹划“自选动作”,根据代表们的职业“分门别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组织开展了《宿迁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条例(草案)》立法意见征求、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等不同形式的针对性活动,最大化发挥代表专业优势。
二、阵地联建,夯实“线上+线下”代表履职平台
“人大代表除了可以通过协同履职活动室、‘宿话说’等平台接待我们选民,还可以通过泗阳人大‘云’工作站履职平台开展全天候的‘云接待’,实现‘24小时不打烊’,今后有什么事情找他们是很方便的。”众兴街道居民董家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立足于“实体”而不局限于“实体”,泗阳县人大常委会在线下实体“站”提档升级的基础上,建立人大代表网络履职平台,逐步打造“线上+线下”全天候履职平台。2023年6月,通过对泗阳人大手机客户端进行改版升级,研发泗阳人大“云”工作站,把代表联系群众、接待选民、收集意见建议的渠道拓展到了手机app上,进一步开辟了代表履职线上“直通车”,实现代表履职“线下”实体站与“线上”数字站融合呼应。运行期间,“云”工作站共收集到代表建议436件、履职信息713条,为代表知政督政问政提供了便捷服务,成为了代表履职的“掌上工作站”。
三、活动联办,凸显“闭环+高效”代表履职成效
泗阳县人大常委会在基层积极探索代表联系群众活动新机制,用高质量履职成效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创设“你来说、我安排”“1351(1个理念、3个到位、5项活动、1个制度)”议事连心桥等特色品牌,为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作出了有益尝试;把信访工作与代表工作有机融合,建立民生回应“五事”工作法,变“等”民生为深入群众“找”民情;创新实施民生微实事人大代表议事会制度,“代表议事会”定期对各途径各层次收集到的民情民意、民生诉求等涉及小规模资金的民生微实事事项进行深入分析论证,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发挥“头雁示范”作用;实施“百姓点单、代表接单、政府理单”工作机制,把群众的忧心事抓早抓小抓快,实现群众在事关自身切身利益问题上的全过程参与。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活动室和“宿话说”建成以来,各级人大代表共开展近5900场次接待选民活动,接待选民2.2万余人次,收集城乡低保、农村道路、文化建设等各方面意见建议1858条,解决实际问题1395个,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选民的联系。
以人民的名义、当人民的代表、做人民的代言。在今后的工作中,泗阳人大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拓展代表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基层人大“活”起来、基层代表“动”起来、基层民主“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