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人大:为唱响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长江之歌贡献人大力量
2023-12-25 09:33
来源:张家港市人大

滚滚长江,绵延万里。在“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景观台眺望,但见长江奔流不息、两岸葱绿、百舸争流,江与城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富饶秀美、蕴藉隽永的“水韵江南”绿色发展画卷徐徐展开。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工业区的码头。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张家港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深刻理解“强富美高”的目标内涵,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落实长江大保护任务,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港城新实践贡献人大力量。
开展“法律巡视” 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新形势下,聚焦长江经济带建设,落实长江大保护,必须更好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中明确,把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重大环境事件等纳入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范围。据此,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多年听取和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专项报告,全面了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报告显示,张家港市水环境质量呈持续改善趋势,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19条通江支流、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平均水质优Ш比例均达100%,无劣V类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全省第2、苏州第1;东沙化工区整区关停转型入选《江苏省环保督察整改典型案例汇编》及全省“一城一镇一园区”生态嬗变的典型案例。
执法检查是人大推动法律贯彻实施、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抓手。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连续6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方面的法律法规执法检查,通过执法检查这种“法律巡视”的方式推动相关法律法规落地落实。
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法、2019年水污染防治法、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法、2021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2年环境保护法、2023年湿地保护法,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突破,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实现大气、水、土壤等领域执法检查监督全覆盖。

“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我们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区镇以及企业负责人、人大代表深入交流,提出意见建议,并将问题清单提交市政府办理,全程跟踪监督,确保各部门按法律法规认真整改,真正维护法律权威。”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亚方表示。
为积极配合全国、省、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调研、法规草案征求意见,今年,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门力量加强研究论证,对《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通过上级人大的立法工作,把县级层面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探索出的实践经验、人大代表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诉求,切实反映到地方性法规中来,更好地发挥地方立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政府工作做到哪里,人大就监督到哪里。几年来,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督办建议办理等方式,对全市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垃圾分类、黑臭河道治理等议题开展监督视察,助推全市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以法治力量呵护长江母亲河。
强化监督问效 推动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江水浩荡,塑造了港城大地特别的气质和灵魂,赋予了港城独特的区位和发展优势。站在张家港香山的聆风塔远眺,张家港全貌尽收眼底,张家港保税区码头来往船舶秩序井然,货车穿梭不停,一派繁忙景象。
环保理念的转变,也带来了发展方式的变革。企业该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

11月8日,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亚方带队走访调研挂钩联系企业项目。他强调,企业要把握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树立绿色发展观念,把生态环保意识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今年,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围绕挂钩联系的181家企业、30个重大项目进行集中走访,助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同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招商引资、台商台企发展等开展专题调研,其中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被张家港市委常委会列为重要议题专门研究。
积极推进省级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12个重点绿色化改造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善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生态农场……张家港在聚焦资源利用、绿色发展方面成效更加彰显。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

11月16日下午,张家港、江阴两市人大常委会协商合作机制签约仪式举行。“张家港与江阴地域相邻、人文相亲、感情深厚,有着合作共进的悠久传承。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两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协商合作机制,对于探索拓展县域人大合作新路径,助力推动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王亚方表示。
“着眼规范固体废物运输处置秩序,积极牵头两地城管、环保、交警、交通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执法协同,严厉打击跨区域偷倒建筑垃圾、工业废物等行为,切实加强毗邻区域生态环卫管理。”“围绕长江大保护、河道共治、文旅融合,联合开展专项视察、督查活动,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和两地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协议从联动开展监督工作、协同决定重大事项、联合组织代表活动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携手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隔半个月不到的时间,11月28日下午,张家港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这是苏州县市区人大首次就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出台决定。决定的出台,将更好地推进张家港市人大经济工作监督的规范化、法治化,进一步提高经济工作人大监督效能。
此外,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还创新打造了“人大+纪委”监督“四联”工作品牌,通过民生实事联督、工作评议联评、执法检查联检、重点工作联促,推动同向发力形成监督合力,护航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建立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凝聚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合力,推动港城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发挥代表作用 推动“绿色幸福”转化为民生幸福

经过多年的修复和提升,位于张家港双山岛大伯墩湿地公园的芦苇摇曳,绿树成荫,已成为人们游览休闲的好去处。
这种“绿色幸福”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大力推动。
近年来,张家港市人大代表先后提出了“标本兼治,长效管护,全面提升我市水生态环境”议案、“深度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议案、“加快农房翻建进程、打造港城特色和美乡村”议案。不谋而合的是,这些议案都是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提出的。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张家港市人大代表徐刚提出了推动全市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布局规划更好落地的建议,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让新能源汽车“出得了城,下得了乡,回得了家”。
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将该建议列为2023年重点督办建议,持续跟踪,强化督查,督促主办单位积极办理。“我上个月刚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家附近就有充电桩,这下没有‘里程焦虑’了,非常方便。”市民冯钦渝表示。这条建议经市民网络投票,还被确定为市民最满意的人大代表建议。
位于长江边的东沙化工区关停之后,腾挪出了2000多亩的建设用地。随着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推进,一家家企业、一个个项目相继落户。今年7月,百名人大代表顶着炎炎烈日入企业、下车间、看项目,全面收集意见建议。“在人大代表的帮助下,企业部分员工的住宿问题得到了解决,真是太给力了!”张家港市建华建材(苏州)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德友动情地说道。如今,东沙化工区已蜕变为江南智能制造产业园。
与此同时,南丰镇人大在东沙片区还成立了人大代表工作室,真正实现代表阵地“建”在产业园区,“联”在产业链上;并依托“人大代表进网格”、代表小组活动等,帮助东沙片区的企业解决发展难题10余件。

5月16日,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宣传贯彻情况开展专题督查,在督查过程中,督查组发现部分基层干部对该法的不少内容以及沿线土地、规划、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多,决定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策划开展“大美长江”——《长江保护法》主题宣传活动。活动历时三个多月,最终从1280余件来稿作品中评选出了各类优秀作品280件,并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全市巡展,进一步提高《长江保护法》的社会知晓度。
长江“十年禁渔”开启了长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传相关政策,呼吁广大群众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张家港市人大代表王晓勇在走访过程中,收集到有人在某码头内部长江边水域附近进行非法捕捞的线索,他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派出所,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侦破。锦丰镇人大代表沙峰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成立“护江有YOUNG实践教育基地”,组织辖区内的青少年开展长江大保护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守护好这一江清水”贡献青春力量……
上善若水,大浪淘沙。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为奋力谱写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贡献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周丽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