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田间地头,乡村振兴号角嘹亮,现代化农业产业加速崛起;居民社区,幸福底色更足,“急难愁盼”事事有着落、有回音……
一批批民生项目建成使用,一项项公共事业及基础产业成效明显,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次蜕变,背后都离不开全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耕耘与汗水。近年来,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拓展“民声”渠道,助力破解“民生”难题,让基层人大担当有为,代表履职务实高效,积极为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张家港实践凝聚人大智慧和力量。
“心连心”共谋发展
“张代表”助力企业“加速跑”
“我们公司目前急缺20名生产一线员工,5名售后外派服务技术员,如果能帮忙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就好了。”面对和和机械(张家港)有限公司的难题,南丰镇人大代表钱香平随即发挥自身人事经理优势,提供了多个招工渠道,并表示可以共享求职人员信息。镇人大代表陈宇也积极联系社保部门,上半年通过召开6场招聘会,竭尽所能帮助企业招到适岗人员。
为积极服务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南丰镇人大先后开展“百人联百企”服务行动、“护航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等,组织全镇人大代表积极走访辖区企业,聚焦企业用工、用地、用能、融资等方面难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助推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收集意见建议近百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31件。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成长的沃土也越来越厚实,2021年,南丰镇人大以高质量调研成果推动出台《南丰镇高质量发展惠企二十一条》。去年,惠企政策方案再优化,《南丰镇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试行)》修订出台,包含贡献激励、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三大类”,共计二十二条惠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全镇实体经济持续高效健康发展。今年,南丰镇人大又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点监督内容,努力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下一步,南丰镇人大将坚持因地制宜、守正创新、注重实效,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为打造‘港城最具潜力的东部片区增长极’贡献人大力量。”南丰镇人大主席戴俭表示。
“面对面”为民解忧
“张代表”编织群众“幸福网”
“老年人对一些诈骗手段实在是防不胜防,能不能在村里经常宣传宣传,多介绍介绍。”几杯热茶,数盏明灯,日前,在乐余镇兆丰人大代表夜间联络站,周边群众正与人大代表、社区民警面对面“唠家常”,一个个“金建议”“金点子”相继迸发。
今年以来,乐余镇人大持续开展“代表夜话”活动,人大代表们充分利用晚间居民群众集聚的特点,进行民情收集、理论宣讲、民生实事监督。“民意收集站”在乐余镇星罗棋布,今年4月,总面积600平方米的乐余镇人大代表履职中心(惠企工作站)正式揭牌启用,用于开展接待群众来访、人大议事、教育培训等活动。由此,乐余镇人大在全面推进“一中心多站点”建设上又迈出关键一步。截至目前,乐余镇人大已建设1个人大代表履职中心(惠企工作站)、7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点,架起了三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平台载体。
为将履职触角进一步延伸至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乐余镇人大积极开展人大代表“进网格”活动,百余名市镇两级人大代表走进全镇63个网格,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情况反映和诉求,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统一由乐余镇人大转交或协调相关部门会商处理答复。截至目前,人大代表“进网格”活动已累计接访联系群众4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
“乐余镇人大将充分用好各类履职平台,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全面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加强养老服务、农房翻建、医疗卫生等领域监督,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居民百姓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乐余镇人大主席邹铜表示。
“实打实”求解问效
“张代表”共奏乡村“振兴曲”
如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乡村美丽、农民幸福?在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人大(议政)代表们正用心用情解答着这道“考题”。
市人大代表、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副办主任李新峰是“助农先锋”代表小组行动支部的中坚力量,每年“三夏”时节,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农忙前,李新峰指导农户做好农机具的维修保养,帮助农户提前联系落实外来农机跨区作业;进入夏收时节,他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帮忙调度农机资源,为夏收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近年来,人大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委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精品乡村建设等进行专题视察,人大(议政)代表们纷纷发挥自身专业及特长优势,投身园区建设,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建言献策,形成了一批批可观可感、有形有态的发展成果。
李新峰积极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占地804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PPP项目建成投产,年产各类果蔬6000余吨,带动就业600余人;市人大代表、市艾成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李霖扎根家乡,投资建设“林里小坐”亲子园、“曼途”酒店等项目,开辟了一条向创意餐饮、休闲空间和农业资产拓展的产业链;园区议政代表、常北社区党总支书记徐卫华充分挖掘村庄农旅资源,融入本土文化,打造了“稻麦乐园、年代记忆馆、书记小站、桔林牧场、林下花海”等一批网红打卡点…………通过生态环境改造、特色风貌塑造、特色产业培育,一幅水清河畅、宜居宜业、和谐有序的新时代乡村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打造‘苏南最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园区’目标任务,围绕园区产业、生态、人文三大品牌建设,深入田间地头、村组楼宇、企业车间开展调查研究,为园区农业发展、基层治理、农文旅融合以及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人大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委主任张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