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实践中,泰州市高港区明珠街道人大工委立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要求,创新打造“民呼明应”品牌项目,探索创设“人大代表讲坛”明珠模式,以“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为目标,构建人大代表与群众常态化、互动式沟通平台,将民主意识、民主行动体现在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创新机制,构建代表履职“立体矩阵”
围绕“以讲促学、以学促干”目标,健全“人大代表讲坛”组织体系,延伸培训链条末梢。建立“三级联动”组织体系。街道人大工委成立“人大代表讲坛”工作小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由工委主任担任组长,各片区代表小组轮流主持,建立“工委统筹-片区代表小组承办-社区联络点配合”的三级联动机制,每季度确定一个主题,每月开展1场活动,围绕代表实际需求,把讲坛搬到田间地头,将学员带到工作一线。完善“五步闭环”运行机制。建立“意见征集-主题确定-现场互动-跟踪督办-成效反馈”的完整闭环。通过线上留言、线下走访、问卷收集等方式确定“人大代表讲坛”主题,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助力人居环境改善、护航青少年成长等。通过现场问答,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专项督办清单,推动小杜巷路灯安装、聚丰园小区儿童游乐场改造等民生工程加速落地。打造“三维评价”考核体系。制定《人大代表讲坛履职考评办法》,设置群众满意度(40%)、建议转化率(30%)、部门反馈时效(30%)三项核心指标,将讲坛参与情况及时录入“数字人大”,同步更新云上代表履职积分,推动代表高效参与讲坛活动。
深耕内容,打造民情民意“直通车”
始终坚持“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紧扣街道中心大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3+X”主题体系。“3”即固定设置政策宣讲、法律法规、专业知识三大板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宪法、代表法、监督法等人大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人大专业知识。“X”即动态设置安全生产、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热点专题,如组织代表专题学习国家安全观,邀请派出所开展反诈专题授课等。打造“双轮驱动”活动形式。线下每月固定举办“人大代表讲坛”,各片区人大代表轮流担任主讲人,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开展主题宣讲。线上通过街道“魅力明珠”微信公众号、“明珠朗读”直播间、微信群等平台开设人大代表“云端”讲坛,扩大群众参与度。推行“双向赋能”培训机制。建立“专家授课+代表分享+群众评议”的培训模式,邀请专家学者针对代表开展履职能力培训。组织优秀人大代表授课,谈履职经历、分享工作经验、交流学习体会。推动人大代表强化履职意识、开拓思路视野、找准履职方向,在各项工作中充分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
注重实效,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激发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推动问题解决“加速度”。将“人大代表讲坛”与“代表工作日”“代表回选区访选民”“人大代表在行动”等活动结合开展,并现场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履职活动,深入联系群众,倾听社情民意。聚焦产业发展,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学习辖区优秀企业发展经验,宣传惠企政策。聚焦文化建设,开展“画报观摩”“激活‘薛家塔’文化基因”等专题讲坛,助力文化繁荣发展。促进决策科学“增温度”。将讲坛成果转化为代表建议的重要来源,同步建立意见建议“135”办理机制,对于在“人大代表讲坛”上接收到的群众问题,简单问题1天内现场答复、一般问题3天办结、复杂问题5天反馈。在《关于学生交通安全》的讲坛上,讨论形成的《关于鲍徐小学斑马线东移的建议》被纳入街道百姓“小”事项目,短短2天时间,学校西门原斑马线被涂抹取消,在距离原位置东移10米,新的斑马线重新施划,避开交通视觉盲区,行人安全率明显提升。实现基层治理“拓维度”。探索“讲坛+网格”融合模式,制定“双联系”工作制度,将代表编入社区网格,实行工委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社区、企业。在南片区《如何推进社区治理》代表讲坛活动上,针对祥龙社区停车位改造项目,人大代表、社区、物业、施工方“四方会谈”,成功化解停车位改造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