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一肩扛着党和政府的重托,一肩担着人民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一链、重要一环。茅村镇人大结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号召各级人大代表持续深化“两个联系”,践行履职情怀,让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更加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色更加鲜亮。
聚焦关键小事,拓宽履职“广度”
“‘码上办’可真是太方便了,二维码一扫,有啥意见在手机上就能提,咱们代表行动得也很快,值得夸赞。”家住檀山村道口的刘阿姨正为自己反映的问题得到迅速解决而高兴不已。
前几日,区人大代表袁铁军在“码上办”后台连着收到了好几条要求整治檀山村道口的意见,村道口是公交车站,也是檀山村的主要干道,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村委会分布周边。因人流量大,不少流动商贩在此摆起了摊,“占道经营”“脏乱差”等问题不仅导致了严重的交通堵塞,也给附近村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村民们怨声载道,整治市场、改善路况的呼声愈发强烈。
人民有所呼,代表有行动。收到消息的袁铁军立即动身,迅速查看现场,并向镇人大说明情况,与辖区内其他十位代表到附近走访,经过多方民主协商后,群众一致同意拆除道口违章建筑,并将附近的一个废弃篮球场改建成小型菜市场供商贩使用,村民买菜更方便,至此“道口问题”顺利落幕。
“多关注咱们家门口的小事,是我们基层人大和代表应该做的事。今年以来,镇辖区内的代表通过‘码上办’收到526条意见建议,已经办理完成了507件,群众满意率为100%。” 茅村镇人大主席李莉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汇成“细流”,人大代表履职的“湖泊”不断延展开来。
助力农田建设,广耕履职“深度”
“咱们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怎么样?”
“机耕道、水渠符合大伙的实际需要吗?”
…………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茅村村阡陌纵横,田畴整齐。乡间小路上,原野田埂间,人大代表们的身影穿梭其中。为严把项目关,茅村镇人大积极组织代表下沉田间地头,收集群众难点堵点,听取意见建议。
“老哥放心,打水井影响到的庄稼都会进行相应赔偿。”“大爷,咱们路面拓宽涉及到清理拾边地,我们准备了两个解决办法……”在代表们的奔走协调下,农户们心系的农田灌溉、土地平整、沟渠清理、增铺机耕道碎石等19个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村民脸上笑开了花。
“农田水利一直都是老百姓热切关心的问题,现在村里的土地整齐了,基础设施也配上了,农忙时节轻松多了。”李莉表示,茅村人大主动出击,协助粮田变“良田”,种粮省时又省力,丰收的种子深深扎根在生机勃发的茅村土地上。
把好产业富农,刷新履职“高度”
“困扰我多时的葡萄软果问题,在今天通过与专家同行交流后,找到了解决办法。我这心里比外面的太阳还敞亮。”茅村镇留武村葡萄种植户赵玉真的心情十分激动。
这要从前段时间镇里举办的阳光玫瑰葡萄产业论坛说起。葡萄种植是留武村的支柱产业,也是大部分村民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很多种植户都饱受“葡萄软果、害虫防治”等问题的困扰。区人大代表、留武村党总支书记张桂礼在走访时了解情况后,立即把群众的烦恼反映给镇人大。镇人大迅速召集人大代表、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开展协商议事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最终,镇人大决定在留武村举办一场葡萄产业论坛交流会,邀请海唐春葡萄产供销联盟创始人崔海燕前来传道解惑。
为了保证论坛高质量举办,镇人大下足功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推介论坛信息,吸引了来自周边地区葡萄产业的农村企业、经销商、种植户等近200多人参加,共同交流葡萄“致富经”。
用激情燃烧生命,用责任书写忠诚。一颗颗葡萄不仅承载着群众满满的民生期盼,更是茅村镇人大主动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动缩影。助推农村产业“活”起来、帮助农民腰包“鼓”起来,茅村镇的人大代表们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风行千里不问归期,云泊万里不曾停息。茅村镇人大将始终坚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宗旨,将“民声”置顶,为“民生”赋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榜样带头作用,合力破解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保持为民初心,贡献人大力量和担当。(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