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讲坛是人大常委会创新履职方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徐州市鼓楼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内容求精、形式求活、效果求实,打造高品质人大代表讲坛品牌,推动代表讲坛进田间地头、进企业车间、进小区园区,增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提升代表履职实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也为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内容求精,聚焦实际需求,精准开讲
2023年全省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人大代表讲坛,围绕“为何开展、怎样开展、如何确保成效?”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设计打造“鼓楼人大代表讲坛”,每年制定计划并列入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推动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内容“讲什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区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反复考量基础上,精准选题。紧扣全区中心大局、紧扣人大工作重点。在内容设计上,讲坛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解读、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等,确保讲坛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价值。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沛围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开讲,进一步明确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扣代表履职实际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知识需求。比如,针对代表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这一问题,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围绕“选题、格式、内容”等方面,通过优秀建议案例分析,对代表建议的特点结构与规范写法进行全面系统讲解,让代表对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建议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紧扣民之所望。开展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主题宣讲,课程安排跟着民生走,代表讲坛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诉求、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人大琵琶街道工委邀请人大代表、律师张玉龙,围绕《民法典》进行专题讲解,结合群众关心的物业纠纷、婚姻继承等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受到群众广泛好评。人大黄楼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分享基层治理经验,探讨如何通过“五治融合”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彰显了人大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全区已举办代表讲堂85场次。“人大代表大讲坛”成了代表履职的新阵地、代表讲坛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形式求活,搭建交流平台,共享经验
区人大常委会立足在代表讲坛形式上求活,通过创新讲坛形式,丰富授课载体,打破传统单一模式,增强讲坛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谁来讲,才能讲出新高度?区人大常委会构建多元矩阵,确保讲有高度、听有热度。按照“领导带头、精选代表、外请专家”的总体思路,坚持常委会领导带头讲,组织各领域人大代表,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岗位优势进行授课,邀请权威专家来开讲座,既讲理论又讲案例,既讲问题又讲对策,既讲规范又讲特色,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互动交流,还提升了讲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区人大常委会5名领导先后登上讲台,围绕“地方组织法和地方人大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人大代表如何履行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工作”等开讲,提升了讲坛的权威性和吸引力。
“怎样讲”,才能更生动、有趣、有效?推动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主题讲座与互动研讨相结合。在主题讲座后,设置互动环节,让代表们提问、交流观点。人大拾屯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在杨西村开展讲坛活动,分享履职经验,交流基层治理心得。代表们在听取杨西村的经验后,讨论本地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推动了实际问题的解决。实地考察与讲座结合。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考察成功案例地,然后结合考察情况进行讲座。2024年5月9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创新实践现场观摩会,首先观摩丰财街道人大代表园区工作站、丰财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牌楼街道水云间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九里街道刘楼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九里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然后集中进行讲座研讨,分享建设经验,极大推进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水平提升。此外,积极发挥好基层创设的经验做法,如,小板凳讲坛、红色讲坛、流动讲坛......人大环城街道工委充分发挥辖区“八号门事件”遗址红色资源教育作用,让代表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去提升和改变自己,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发挥人大代表“五个模范表率作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不仅丰富了讲坛的内涵,也将讲坛活动延伸到基层一线,进一步拉近了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距离。
效果求实,推动工作落实,见行见效
通过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讲坛”活动,推动形成以讲促学、以讲促干、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充分彰显了人大代表担当和人大力量。
推动了代表的履职实践。通过分享履职经验、交流工作心得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大丰财街道工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已成功举办20次代表讲坛,22位人大代表走上讲坛。代表团35名人大代表通过讲坛收集民意,投身社会治理,解决了道路整修、飞线治理、孤寡老人养老、下水管网改造等240余件实事,不仅提升了代表履职实效,还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满意度。增强了群众参与感。积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讲坛的覆盖面,让更多无法到现场的人也能参与其中。人大九里街道工委通过“民意小邮筒”平台和“江苏省数字人大”小程序,让人大代表和群众能及时获取讲坛信息,同时收集民意。不少群众反映,这样的宣讲很好,听了人大代表的宣讲,对党的政策更了解了、心里更踏实了,信心也更足了。推动了问题解决。许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代表讲坛得到了有效解决,此外,代表们充分利用代表讲坛这一平台,积极组织并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之中。人大牌楼街道工委采取讲坛与议案建议督办相结合方式,提升讲坛的实效性,针对辖区荆马河污染问题,10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强荆马河维护监督的议案》,被区政府重点办理,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治理,人民群众十分满意,幸福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