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为序启新程,策马扬鞭再奋蹄。“希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敢为善为、苦干实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今年工作,奋力推动高质量履职再上新台阶!”2月6日下午,扬州人大机关召开新春“第一会”作风建设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孔令俊打响新一年积极作为、务实奋进的发令枪。
一条主线贯穿全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这一强烈信号,既是我们谋划全年工作的重要遵循,更是我们履行人大职责的关键所在。”
去年底,围绕研究今年人大工作思路举措,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思考,集思广益、汇集众智,确定“积极作为、务实奋进”为年度工作主线,延续本届人大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好地方’高质量发展”履职主题下,每年明确一条工作主线的做法。
新春“第一会”上,紧扣“积极作为、务实奋进”年度工作主线,从着力点在哪里、方法论是什么、好作风从哪里来三个方面,孔令俊作了重点阐述和具体部署。
“紧扣‘十四五’规划实施,针对存在的短板弱项问题,提出改进提升的意见建议;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把推动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落实作为履职重点,在助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中更好发挥人大作用。”
“持续关注‘一老一小’,健全完善民生实事项目闭环监督机制,推动解决好民生‘关键小事’。”
……
谈到“积极作为、务实奋进”的着力点,孔令俊强调要牢牢把握市委“冲刺决胜年”总定位和“681”目标,聚焦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事关民生改善的实事、事关改革攻坚的难事,切实扛起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的人大担当。
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是“积极作为、务实奋进”的方法论之一。孔令俊举例道,正是人大在市委领导下,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及时作出并严格执行《关于打造永恒城市经典若干规矩的决议》,没有一例建设项目违反决议刚性要求,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今年推进瘦西湖保护立法,仍然要本着对历史敬畏、对城市敬畏的态度,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法规精品,以刚性制度约束守护好世界级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在监督中大力支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处理好谋划与推进的关系,既要善于动脑筋、出主意,又要确保可落地、有成效。当天的作风建设会议上,“积极作为、务实奋进”的方法论更加清晰具体。
“今天印发的省市人大系统上下联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大家要与年度工作要点和议题安排计划同等重视、一体落实。”在论述锤炼“积极作为、务实奋进”的好作风时,孔令俊在高标定位、攀高逐强,增强本领、夯实基础,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之外,重点强调压实责任、狠抓落实。今年初,全省人大系统上下联动十项重点工作明确后,扬州人大迅速分解细化为50项任务清单,并在新春“第一会”上明确要求、当面交办、推进落实。
“两聚”行动护航发展
“要在服务发展上更加有为,形成万众一心推动扬州发展的强大合力。”去年底,市委书记王进健调研人大工作,对新一年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出明确要求。
党委的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扎实开展“聚焦产业科创、聚力深化改革”护航行动,目的就是要立足法定职责、突出关键重点,在精准履职、靶向发力中助力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平大春如是介绍实施“两聚”行动的初衷。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是扬州高质量发展的“主航道”。去年12月召开的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对更大力度建设产业科创名城作出部署,并提及抓好《扬州市产业科创促进条例》《扬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等具体要求。这些都被作为扬州人大重点工作纳入“聚焦产业科创”护航行动之中,以地方性法规的有效实施,促进产业科创的提质增效。
法规实施之外,立法供给也及时跟上。翻开扬州人大年度立法计划,推进高技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产教融合促进条例等立法工作引人注目,有限的立法资源向产业科创倾斜、为产业科创助力。
推动产业和科创深度融合,同样是监督工作的“重头戏”。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主任吴顺文表示,今年将跟踪督促“613”产业体系建设审议意见落实,并全力督办《关于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友好扬州样本的议案》,推动增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软实力”。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沈宏跃介绍,将专题视察全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听取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推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还将听取市政府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促进职业教育更好适应产业科创新需求。
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紧扣助推全市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民主法治领域改革,扬州人大将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审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情况;围绕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坚持完善古城保护“1+3”工作机制;围绕海绵城市建设改革试点,推进《扬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督促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实,以法治方式助力打造改革标志性成果。
深化“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实践,有几条定几条,力求接地气、小而精、真管用;建立人大常委会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制度,启动财政重点资金使用绩效专题询问,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开展满意度测评;健全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机制,运用视频直播、网络互动等方式,扩大监督工作的公开性、影响力……蹄疾步稳推进人大领域改革,丰富拓展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三项支撑强基固本
“拓宽公众参与立法渠道,让每一个人有机会成为立法主角,每一份立法建议都得到重视,每一束民意光芒都熠熠生辉,画好‘立法同心圆’,找准‘最大公约数’。”在介绍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思路时,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彭苏宁深情地说道。
去年,扬州人大健全完善立法建议采纳反馈机制,共发出立法建议采纳证书15份,特别是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向7名立法建议被采纳的中小学生颁发证书,丰富了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方式,夯实了立法工作民意基础。
生动的实践启示我们,做好新一年人大工作,民主民意是首要支撑。正因此,“在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询问、预算审查监督等工作中,扩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完善意见建议吸纳反馈机制”被写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今年部署部分。
以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履职评议为例,今年将优化人大代表旁听评议法院庭审工作机制,变“法院邀请、代表参与”为“人大组织、代表选案”,增强代表旁听庭审积极性和监督工作实效性,尽可能把评判权交给人大代表。
“立足经济运行观察点,定期选取部分企业进行分析并形成研究报告。”“优化民情观察点工作机制,发挥民情观察点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作用。”“健全完善代表履职平台,努力打造成代表群众的‘连心桥’、民情民意的‘直通车’。”在落实全省人大系统上下联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中,扬州人大进一步细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工作举措。
干字当头,也需实字打底。实,体现在强化成果成效支撑上。推进地方性法规融入审判实践,是去年扬州人大做好立法“后半篇文章”的探索尝试,今年将更大力度强化协同联动、深化创新实践,形成更多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典型案例,让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督促决议落地落实,扬州人大也是一着不让、久久为功。从永久性绿地保护决议,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决议,再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决议,一年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以跟踪督查“回头看”力促决议执行“向前走”。除此之外,履职评议结果转化运用、审议意见落实满意度测评、代表建议办理第三方评估……围绕抓落实、促见效,扬州人大精准发力、持续用力。
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支撑至关重要。新的一年,扬州人大将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为抓手,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做好人大工作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在用好老办法的同时,采用数据分析、信息比对等新手段,不为‘盆景’遮望眼,透过‘全景’察实情,努力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谈及新一年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主任罗庆久这样说道。该工委还将贯彻落实新修改的监督法,围绕道路交通安全“一法三条例”,创新采取“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方式,打好监督“组合拳”,推动法规正确有效实施。
(陆亮 席典玉 蒋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