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 > 庆祝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 > 纪念文章

全国人大加入议联始末

  

  各国议会联盟(简称议联)是当今世界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议会组织。关于中国全国人大与议联的关系,现有材料大多以1983年12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正式加入议联作为开端。人们有所不知的是,全国人大与议联的联系可以上溯至上世纪50年代,当时围绕全国人大加入议联曾经有过一段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历史。由于年代已经久远,有关记述又比较零散,而且大多语焉不详,本文拟重新打开这段尘封的记忆,以便起到追根溯源、正本清源的目的。

  运筹帷幄,全国人大决定参加议联

  建国初期,议联与我国就有联系,每年都将大会决议和会议纪要寄给我国,但当时全国人大尚未成立,加入议联的组织条件尚不具备。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之后不久我方就将加入议联一事提上了工作日程。

  这里有必要对议联作一简单的介绍。议联成立于1889年,由法国国民议会议员弗雷德里克·帕西和英国下院议员威廉·兰德尔·克里默联名发起成立,原名为“促进国际仲裁各国议会会议”,宗旨是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一些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议会相继加入议联,议联的成员国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国家的势力得到制衡,议联的性质也逐步从一个由议员个人参加的协会发展为由各国议会派团参加讨论重大问题的国际议会组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由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的仇视和刻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上的席位迟迟得不到恢复,建交的国家也多是亚、非、拉的国家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新中国迫切需要在外交上打开新的局面,拓宽自身的国际交往空间。加入议联,是当时中国外交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又井然有序地展开了。1955年7月24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秘书长彭真分别致电议联主席斯坦斯盖特子爵、秘书长布隆内先生和议联第44届大会(1955年8月25日至30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组委会主席法格霍姆先生,通知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将组成人民代表团,参加议联并将选派代表出席大会。

  7月30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1090名代表举行会议,决定加入议联。会议听取了林伯渠关于议联的组织和工作情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议联的人民代表团”筹备成立经过的情况介绍,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议联的人民代表团的决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议联的人民代表团章程”。会议还产生了人民代表团执行委员会,选举彭真为人民代表团主席,程潜、林枫、赛福鼎、陈嘉庚、章伯钧、马寅初、李烛尘、廖承志等8人为副主席,吴克坚为秘书长,并选举产生了61名执行委员会委员。

  8月6日,人民代表团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由屈武、龚普生、吴茂荪担任执行委员会副秘书长,一致选举李一氓、胡愈之为议联理事会中方理事,并组成了出席议联第44届大会代表团。代表团以彭真为团长,程潜、廖承志为副团长,朱学范、吴文焘、吴贻芳、李一氓、李纯青、周鲠生、胡愈之、南汉宸、陈翰笙、雷洁琼、蒋南翔、钱端升、罗隆基等人为团员,李一氓为秘书长,可谓人才济济、阵容强大,充分显示了中方对议联的重视程度。

  8月19日,代表团秘书长李一氓和团员吴文焘提前飞往赫尔辛基进行先期筹备工作。8月22日,《人民日报》在第1版刊发了“我国出席各国议会联盟代表团将出发”的消息。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只要议联方面批准中国的申请,中国代表的身影就将第一次出现在议联的讲坛上。

  突生变数,中国申请无端受阻

  根据议联章程,加入议联的申请须先经执委会讨论同意,再经理事会通过。赫尔辛基大会前夕,议联执委会在8月24日举行的会议上就中国加入议联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当时的执委会由英国、美国、泰国、土耳其、黎巴嫩、瑞典和瑞士等七国的委员组成,多数委员支持中国加入议联,但美国和泰国委员执意反对。美国委员库莱态度尤其强硬,甚至以停止缴纳会费和退出议联作为要挟,声称“如果中国被允许成为联盟的会员,就要退出会议”。会议在中国加入议联一事上僵持不下,只好进行投票。在美国的胁持下,执委会以3票对2票(投票时黎巴嫩委员缺席,主席不参加表决),即不足半数的票数,决定延期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团参加联盟的申请,这就在事实上将中国参加议联的申请搁置起来。

  赫尔辛基议联大会是议联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各国间的真正和平相处”,这对当时正处于冷战局势下的世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此次大会决定接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加入议联,但是执委会在向理事会提交的报告中对中国人民代表团的申请,却故意只字不提。这一做法引起了许多与会代表的质问和不满。他们指出,接受中国参加是议联当前的迫切问题,拒绝中国参加是违反议联章程,并且同议联所主张的不同政治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精神不符。

  中国参加议联的问题自始至终是赫尔辛基议联大会的一个中心问题。在会议上,除了美国代表用与会议气氛极不协调的粗暴语调对中国进行诬蔑和攻击外,包括西方国家代表在内的许多代表都支持中国参加议联。苏联代表团团长米哈伊洛夫强调指出,中国参加议联只会提高议联在世界舆论中的威信。在议联的下次会议上,中国的参加再也不应该被拖延了。丹麦议会代表团团长阿尔辛·安德生说,“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都主张北京的议会获得参加各国议会联盟的权利,这已经不是秘密了。”英国代表团团长斯科特表示,无疑中国不久后将被邀请参加议联大会。比利时代表团团长、上议院议员罗林指出,他对某些集团反对中国入会感到失望,因为议联章程要求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议会代表。议联理事会主席斯坦斯盖特在大会闭幕词中对中国被排斥在这次会议之外表示极大的遗憾。他指出,苏联等国家的议员团参加议联增加了这次会议的价值,但是,使议联成为包括全世界各国议会的组织这样一个目标仍然没有达到。

  针锋相对,严正抗议表明立场

  由于议联执委会的无理决定,中国代表团最终无缘赫尔辛基议联大会,未能按照原定计划与会。中方迅捷作出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反应。

  8月27日,已于先期抵达赫尔辛基的中国代表团秘书长李一氓致信议联理事会主席斯坦斯盖特勋爵,对_联执委会的非法决定提出了严正的抗议,要求议联理事会和大会纠正这一错误的决定。

  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议联的人民代表团主席彭真致信斯坦斯盖特勋爵和议联第44届大会主席伦纳特·希尔加斯先生,就执委会延期讨论中国加入议联一事提出严正的抗议,指出执委会的决定是“完全违反联盟的宗旨和章程的”和“非法的”。彭真在抗议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团能够代表中国参加各国议会联盟,但是,竟有人企图用暂时搁置我国代表团参加联盟的办法,来实现其所谓“两个中国”的阴谋。关于任何“两个中国”的说法和做法,中国人民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如果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团参加各国议会联盟的问题同早已为中国人民所一致唾弃的蒋介石集团的所谓申请相提并论,或者用这样和那样的所谓“两个中国”的做法来处理中国参加联盟问题,实际上就是拒绝中国人民代表团参加联盟,就是干涉中国的内政,就是企图把联盟变成那些同六万万中国人民为敌、妄图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战分子的工具。这是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的。”

  8月29日,李一氓在赫尔辛基举行记者招待会,并散发了彭真的上述抗议信。芬兰、苏联、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报纸和通讯社记者三十多人出席了招待会,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

  8月3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题为《中国人民的严正抗议》的社论。社论深刻地指出,美国在议联中进行阴谋活动的目的,显然是在排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团的同时,接纳它所支持的蒋介石集团的所谓“议员团”参加联盟;或者企图在实际上接纳所谓“两个中国”参加联盟,为“两个中国”的政治阴谋开辟道路。社论还指出,唯一能够代表中国参加各国议会联盟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们组成的人民代表团,正如在联合国组织中唯一能够代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样。议联本来就应当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团参加联盟,而不应当予以拖延,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团完全符合议联章程所规定的条件。这篇社论洋洋洒洒共三千余字,分析全面,切中时病,言辞犀利,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

  坚持不懈,历经曲折终见曙光

  赫尔辛基议联大会之后,议联又多次就中国加入议联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955年11月30日,议联执委会新德里会议经过长时间的讨论,通过了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盟的决定,并驳回台湾当局“立法院”的申请。执委会同意就此向理_事会全体会议提出报告,由理事会作出最后决定。

  1956年4月4日至8日,议联理事会第78次会议在南斯拉夫的杜布罗夫尼克举行,中心议题是中国加入议联的问题。苏联、波兰、南斯拉夫、印度等许多国家的代表都坚持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团加入议联的正义主张。但美国代表拒不接受执委会的决定。泰国代表也公开站出来唱反调,要求等到中国在联合国内的代表权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再讨论执行委员会关于接纳中国议员团的决定。

  按照惯例,理事会一般不会推翻执委会的决定,也不就执委会的决定进行表决。但在美国和泰国代表的坚持下,理事会会议就中国加入议联的问题进行了投票。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显然表决对我方是不利的,最后的票数是:23票赞成,32票反对,5票弃权,议联执委会关于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各国议会联盟的决定遭到无理否决。一些友好国家纷纷对中国进行声援。苏联议员团在会议闭幕后发表声明,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各国议会联盟的合法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南斯拉夫议会代表团主席西米奇也发表声明,指出各国议会联盟理事会延期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决定是不合法的,而且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1956年8月,在曼谷举行的议联第45届大会期间,中国加入议联一事仍然是热议的话题。苏联、波兰、瑞典、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代表在发言中指出,代表6亿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当被邀参加这个国际性的组织。这次议联大会期间,议联执委会再次审议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入会申请,认为完全符合议联章程的有关规定,建议理事会接纳中国为议联正式成员。但由于美国再度从中阻挠,理事会又一次否决了执委会的建议,决定待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解决之后再研究中国的入会问题。中国加入议联的问题遂被长__时间搁置下来。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后,议联数次与我方接触,主动提出希望中国尽快加入议联。由于当时特定的国际和国内局势,我方存有一些顾虑,婉拒了议联的邀请。整个70年代,中国未在加入议联的问题上取得进展。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加入议联的决定。1984年3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加各国议会联盟代表团章程》,并组成“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加各国议会联盟代表团”。同年4月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议联第71届大会上,议联理事会通过接纳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为议联成员的决议。在热烈的掌声中,耿飚副委员长率中国全国人大代团首次出现在议联的会场上。这时距离1955年的赫尔辛基议联大会,时光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当我们重新回顾过去,万分感慨之余,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古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作者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国际处)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0年第7期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网站概述|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