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 > 庆祝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 > 征文活动

与区域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南京市鼓楼区人大代表联席会暨代表论坛工作回望
  

  如何搭建好平台、创造好条件,组织、发动、引导区域内各级人大代表行使好代表权力、履行好代表义务,是鼓楼区历届人大常委会履职尽责的一项重要命题。2001年,鼓楼区首次成立“四级人大代表联席会”;2003年,以“振兴鼓楼工业经济”为主题,举办首届“代表论坛”;2013年,联席会代表人数突破700名,举办区划调整后的首次代表调研成果报告会。13年来,代表换了很多,联席会和论坛始终薪火相传,智慧的火花、深度的对话、思维的碰撞,洋溢着参与民主实践的真诚热情,承载着代表们倾情履职的难忘印迹。

  用聪明才智为区域发展导航

  时间回溯到2001年10月,南京鼓楼整合区域内426名全国和省、市、区四级代表资源,在全国首创成立“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联席会”,并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法律顾问委员会。自2003年起,每年组织代表集中调研,举办“代表论坛”,从振兴工业经济、商贸提档升级,到发展软件产业、推进自主创新,无数“金点子”闪烁其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波助澜。

  2003年,第一次代表论坛。代表们齐聚一堂,从鼓楼发展现状及潜在优势入手,提出了当时尚鲜为人知的“发展总部经济”理念,立即被区委区政府采纳,并迅速成为全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更为南京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借鉴,成为“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新引擎”。10多年来,鼓楼区以商业连锁、科技研发、先进制造业为龙头,自主培育与强力引进齐头并进,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总部经济蓬勃发展,总部企业税收贡献一度达到总量的70%以上。

  用汇聚民智化解民生难题

  为打破联席会中各层级代表之间各自履职、互不熟悉、影响工作推进的障碍,鼓楼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出台工作意见,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与各级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系、加强各层级代表相互之间的联系;为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方便代表察民情、解民意、汇民智,鼓楼人大选取“代表接待日”为切入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社区、进选区接待选民群众,收集、整理各类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急难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共开展代表“双进”活动9500人次,接待选民群众4.7万人,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整理形成各类意见建议9800条,为促进各类民生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教育是鼓楼的一张名片,但如何促进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充分实现教育公平,是居民百姓的迫切愿望,也是代表们的关注重点。经过深入调研和探讨,代表们提出了“重视短板、平等投入,彰显特色、组团共赢”的发展思路,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转变观念,以均衡、公平为义务教育的第一考量,采取教师校长轮岗、特色错位办学、组建名校教育联盟等办学模式,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如今,代表们提出的创新举措已经成为鼓楼区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打造基础教育强区的现实路径。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是关系到社区和谐、百姓幸福的热点难点问题。代表们提出了老旧小区管理“两步走”策略:对于规模不大、居民素质整体较高、条件成熟的小区,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动员居民实行小区安全自治,通过居民自治委员会的形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于不具备自治条件的小区,则由街道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和“两站一中心”(矛盾投诉调解站、应急维修服务站、物业服务中心),实行区街联动管理。目前这两种管理模式已经在全区推广。

  用深度延伸凝聚源泉动力

  绿叶红花,离不开根的养分。鼓楼人大深知,代表联席会的根在街道、在代表组,延伸工作做得不好,联席会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本之木。为此,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各街道人大工委牵头,开展了“三延伸”拓展工作,为代表联席会和论坛提供了源源的动力和养分。

  延伸之一:代表联席会进街道。2003年以来,宁海路、湖南路等具备条件的街道相继成立本区域内的代表联席会,实行以代表所在工作单位为参考的属地原则,使本区域范围内的全国和省、市人大代表以及各专业组的代表在闭会期间,都可以与本区的代表共同参加代表活动,享受到同等的保障和服务,方便了代表履职,实现了“同区代表是一家”。代表们普遍认为,在街道这一层面成立联席会,为加强各级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系,为代表深入基层,了解第一手资料创造了条件。而与此同时,各级代表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共同参与,也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对街道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助力。

  延伸之二:代表论坛进代表组。2007年以来,在全区性年度代表论坛的基础上,各街道和专业代表组立足本区域、本领域发展特色,在代表组层面陆续举办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小论坛”风生水起,为年度论坛的智慧含金量注入了厚重的一笔。“打造新模范马路科技一条街”、“凤凰片区整体改造”、“江东软件园规划与建设”等等,代表们的真知灼见跃然纸上。现如今,这些项目作为全区的重点工程,已经开花结果。

  延伸之三:民意直通车进社区。2003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各街道社区居委会设立了“一厅、一线、一员”,通过一间议事厅、一条“代表热线”、一名联络员的方式,把代表接待选民工作由街道前置到社区;2008年,华侨路街道在7个社区启动“人大代表民意直通车”,建立“代表接待室”和“联系选民信箱”,加上原有的“代表热线”,为代表征询民意构建了快速通道。如今“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已经常态化,全区13个街道都有了“代表之家”、118个社区都设立了“人大代表活动室”,居民们都知道每月10号前后是“代表接待选民日”。各街道人大工委每年年初制定详细的计划安排,并在各选区公布,代表接待选民工作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复,并全部记入个人履职档案。

  用传承创新谱写活力新篇章

  2013年3月,南京市新一轮区划调整,原鼓楼、下关两区撤销,成立地域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近100万的新鼓楼区。新区四级人大代表增加到703名。新起点、新平台、新机遇,新区人大第一届代表联席会应运而生,代表们积极聚焦“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围绕共襄新区跨越发展的盛举,开展了辛勤的工作;半年后,新区第一届“代表调研成果报告会”成功举办,代表们交出了一份又一份闪亮的答卷。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下鼓楼区新功能板块竞争优势与策略;立足优势资源,重塑鼓楼品质,强化可持续发展;加快打造南京长江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的对策与建议;优化软环境,提升竞争力;打造社区特色文化,提升百姓幸福指数”……53篇调研成果,凝聚着代表们对新鼓楼发展的真诚关注和大力支持,凝聚着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拳拳之意力透纸背。 [R]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网站概述|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