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 > 庆祝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 > 征文活动

基层人大工作的生动实践

  

  南京市秦淮区自2001年红花镇撤镇设立街道后,街道人大工委随即应运而生。此后,这一新生机构以旺盛的生命力快速发展。笔者亲历了区基层人大工作的三次有益实践,每一次实践都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个街道人大工委的设立。2001年2月,秦淮区红花镇撤镇设街。针对街道尚无基层人大工作机构的实际,在撤镇设街的当月,秦淮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市率先设立了红花街道人大工委,填补了全市街道无人大工作机构的空白,延伸了人大工作的触角。该街道人大工委设立后,在加强基层人大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配备了1名专职主任;设立了专门办公室,配备了主任、工作人员名1名;成立了“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了代表接待选民、代表向选民述职等活动……红花街道人大工委“模式”,为我市乃至江苏省设立街道人大工作机构,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其成功经验得到了省、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当地群众认为街道人大工委的设立,“向人民群众敞开了一扇永不关闭的民主大门”。2005年3月,秦淮区人大常委会报区委批准并决定,在其它4个街道全面设立了街道人大工委。经过10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设立街道人大工委的探索是成功的,也是有生命力的,较好解决了人大监督的断层问题,解决了代表履行职责与本职工作、代表与选民联系不便的矛盾,有效发挥了代表的主体作用。

  第一个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建立。时间追溯到2005年9月,全国十二城区人大工作研讨会第28次会议在秦淮区召开,大会上,深圳市南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衍生所作的《建立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拓宽代表联系选民的渠道》的交流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强烈共鸣。大家一致认为,社区代表工作站的建立,是基层人大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密切了代表与选民的联系,让代表有一个工作平台,使百姓有一个表达诉求的地方。2006年6月,江苏省首家社区代表工作站在秦淮区夫子庙街道金陵路社区建立,工作站成员由社区内的3名人大代表和4名片区联络员组成。每月26日为工作站成员集中活动日,主要开展接待选民、咨询、答疑和会办活动,认真收集选民的意见和建议,宣传人大工作,密切与社区群众的联系,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到2006年底,秦淮区其它4个街道各成立了1家社区代表工作站,与此同时,红花街道还成立了1家村代表工作站,形成了区、街、社区(村)三级人大工作网络。社区代表工作站的建立,有效促进了代表工作向社区的延伸,大大增强了基层人大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第一个代表专业小组的成立。街道人大工委设立后,如何创出自己工作的特色品牌,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作用,中华门街道人大工委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代表专业化的“华丽转身”。该街道人大工委根据便于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的原则,结合本地区代表结构特点,以及代表自身工作的性质和特长,按照代表所在系统、单位及选区,成立了社区和治安、经济、卫生三个专业代表小组,同时邀请了驻街的省、市人大两级代表参与相应的专业代表小组的活动。2006年区人大常委会实行代表活动属地管理,中华门街道人大工委根据代表结构的变化,取消了原卫生专业代表小组,成立了社会事业专业代表小组。对于成立代表专业小组的好处,当时代表们比较普遍的意见:“这样的方式更能充分地反映民意,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为,小组成员都是专家,可以形成专业意见。”截至2013年3月区划调整前,秦淮区各街道人大工委通过代表专业小组这一平台,较好地推动了“南门老街”建设、中华门“三站”地区黑车治理、增加社区工作者经费等560多个事关经济社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较好解决。

  秦淮区街道人大工委全面设立以来,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坚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基层人大工作的路必将越走越宽,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R]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网站概述|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