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直击2014年度江苏人大新闻奖颁奖座谈会 > 新闻奖颁奖-获奖感言

激情 勤奋 细心

  

  尊敬的省人大常委会的各位领导:

  尊敬的各市县区人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张倩。今天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我的工作体会。 

  回顾自己4年来从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经历,我的体会概括起来就6个字:激情,勤奋,细心。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我觉得要写好人大新闻,首先必须热爱人大工作,只有热爱人大工作,才能从人大新闻宣传中体味创作的乐趣,才能产生浓厚的写作激情。有了激情,才能产生创作的动力。 

  近年来,丰县人大常委会以“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为基础,拓展代表履职平台,探索了“4321”工作法,注意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联系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参与这些活动时,一个个鲜活的题材,一个个勤政为民的身影,让我看到了一种崇高,这些故事时时感动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我根据掌握的资料写了7位代表心系群众冷暖,深入基层一线,争当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民生服务员、创业致富引领员、建议调研员的事迹,先后在《人民与权力》、《人民代表报》、《徐州人大》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写好、写活人大新闻,还必须在字上下功夫。一是要勤于读书。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看报,广阅博览,积累大量的素材是写好人大新闻的第一道门槛。《中国人大》、《人大建设》、《人民与权力》、《徐州人大》等杂志,我基本做到每期必读,从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二是勤于观察。在参加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各种会议和有关活动时,认真倾听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在视察调研时的发言,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注意从复杂而又看似平常的小事中寻找新闻线索,并深入挖掘,利用通讯、故事、特写、侧记和现场新闻等多种形式,来增强人大新闻的鲜活性和可读性。三是勤于笔耕。一旦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就要马上写出来,并抽空再进行修改,从文章的主题、小标题到各个新闻要素是否齐全,再到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是否合理,再到语言表达是否严谨生动,直到自己满意,才向报刊投稿。 

  2014310,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时,记者的一句“代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提问代表了很多人的关注,也是对代表履职情况的关注。受此启发,我产生了灵感,后来联想到前期写的几篇代表风采录,经过去粗取精,撰写了“代表去哪儿了”的通讯,在《徐州人大》上发表。 

  在一次出差的路上,有同事讲“最近爸爸去哪儿了很火的”,听了这句话,当时我就想,我们可不可以也拍个“代表去哪儿了”的专题片,展示人大代表的履职事迹,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人大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可以激发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经反复琢磨修改并多次请教电视台的朋友,“代表去哪儿了”的脚本(用多长时间?)完成。 

  在拍摄“代表去哪儿了”的时候,我们摄制组走访了5个镇的8个村, 2个街道办事处的6个社区,采访了许多(数字化)代表和群众,整个拍摄过程历时一个星期。后期制作时,我们注重用基层群众的声音评价代表的作用,用基层代表的声音宣传人大工作。 

  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良好,这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事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力和穿透力,使人大代表工作这一枯燥的话题变成了百姓身边的生动故事。 

  长期的人大新闻写作使我深深感到,人大新闻宣传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创造性劳动,作为从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满怀激情,脚踏实地,勤于思考,勤于笔耕,才能写出读者喜爱,群众欢迎的好作品。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网站概述|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