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直击2014年度江苏人大新闻奖颁奖座谈会 > 新闻奖颁奖-作品展示

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振奋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

丁凤云:江苏人大新闻奖二等奖
  

  主持人播: 明天,20141213,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国家公祭仪式。历史已过去77年,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时间节点,以国家之名高规格祭奠被屠杀的平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巡视员郭林茂是这项法案的起草人。从今年122号中午接到起草任务到227号法案正式通过,这36天里,他在怎样谋划和思考?本台记者丁凤云专程到北京采访了郭林茂先生,来听报道:【丁凤云郭林茂141212

  2014227,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213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郭林茂清楚地记得当时是全票通过,掌声雷动:

  【出录音】很少全国人大全票通过什么是全票通过,这次整体全票通过,在这种事情,大家的共识是相同的。【录音止】

  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强调,制定本决定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出录音】从两点来考虑怎么起草这个东西,第一它的精确性,字字句句都是有依据,能站得住脚,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能经得住国内各种大局的检验。第二写这个东西要写气势,把每个中国人听了之后激情激发出来。每个词我们都是有依据的,然后还要找带力量的词,那天读这两个稿子的时候,确实让人热泪盈眶的感觉,确实振奋人心。【录音止】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沉重的一页。然而,一直以来,国家层面缺少一个集中祭奠平民死难者的纪念日,这与我国二战战胜国的地位不符,也不符合国际惯例。2005年开始,陆续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议设立国家公祭日,郭林茂说,这是整个民族铭记历史的决心:

  【出录音】这种历史事实不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消磨掉,也不会因为中日关系改变时好时坏有变化,历史永远都是历史。从这点来看,这是我们执行的第一个意义,牢记历史,永不忘记。【录音止】

  为迎接首个国家公祭日,121日起20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代表在纪念馆冥思厅与“哭墙”前举行家祭仪式。家祭活动中,遗属代表都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来告慰死难亲人。郭林茂说这正是设立公祭日的第二层意义:以南京大屠杀有代表的事情为载体,唤起全国人民的国家观念、忧患意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大家全力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

  【出录音】我没在南京生活过,后来我去过南京,南京人和我说,我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但是你只有生活在这个地方才感觉到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多么不可饶恕。不仅南京是江苏省的,是中国的南京,不能光让江苏人感到这是耻辱的事,让全国人民、全世界的华人都感觉到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极其耻辱的事情,所以这是第二层意思,我们叫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录音止】

  同时,通过国家立法形式,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体现了国家的一种意志,是用法律的手段捍卫公理与正义,维护和平,使之焕发成一种精神力量,不仅提升了纪念逝者的规格,而且也彰显了对和平活动的影响力:

  【出录音】虽然我们通过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和抗日胜利纪念日的时候,我们四中全国依法治国的决定还没出台,但是已经给我们开了头,第一国家的重大事情都要通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也就我们现在说的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制度化。第二方面,党有什么主张都要通过一定的程序,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变成国家的意志,是党的东西变成国家的东西,党的执行变成国家的落实、全国的认可。【录音止】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网站概述|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