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直击2014年度江苏人大新闻奖颁奖座谈会 > 新闻奖颁奖-作品展示

淮安:选民为“代表回选区”点赞

范玉亮:江苏人大新闻奖二等奖
  

  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一名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长年依赖拐杖行走的妇女,拉着区人大代表、江苏引航律师事务所主任潘虹的手紧紧不放。这位妇女,30岁时丈夫去世,儿子大学毕业后又患上精神疾病,仅有的低保金入不敷出。为帮助她,潘虹自去年开始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持续上门服务。

  这是淮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该市的全国、省、市、县区及乡镇五级人大代表开展“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中温馨的一幕。据统计,该市各级人大代表组织宣讲2569场次,直接听讲群众10.7万人;走访座谈选民4839场次,联系群众达10万人;为民办实事5623件,帮扶资金达1020万元;提交建议意见4081件。

  代表与选民“零距离”接触

  520日上午,在洪泽县三河镇联堡村头树林旁一块空地上,围坐着20来人,拉家常,叙农话。“我是洪泽人,跟大家是老乡,也是洪泽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市人大代表,今天回到选区,主要是想为大家办一些实事,同时也接受大家的监督。”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洪玉说完,把印有自己电话、电子信箱的服务群众联系卡发到每个选民手中,并表示,有意见和建议可以随时电话联系。

  “人大代表回选区、见选民、听民意,是别开生面的‘到群众中去’,是人大代表对党的群众路线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传承和创新。一方面,代表们要沉下身子,带着问题回选区见选民,根据自己从属行业、专业领域的日常积累和观察所得,设置议题,通过与群众近距离接触,形成建设性意见和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另一方面,利用召开专题座谈会、安排群众接待日、登门走访等不同形式,听群众怎么说、问群众怎么看、请教群众怎么干,对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意见和建议。”陈洪玉说,今年的活动中专门增加了每个人大代表固定联系10个选民、帮扶1户困难户或1名贫困学生的内容,就是促使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服务群众具体化。

  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哈滩村,一个坐落在淮河边上的普通村庄,这段日子村民在议论着一件事,每家每户都收到了一张“三提三知”联系卡。卡上不仅写明代表姓名、联系电话、单位及职务,还写清了联系户在哪村哪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劳动力、联系项目和措施、联系成果等,填写的内容要选民亲自签字确认。这样的联系卡被送到村民家里,村民有事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打电话联系代表。

  这是盱眙县在今年“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中推出的“三提三知”制度,即提名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每个人大代表都要了解群众的反映,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县人大常委会每年还会对“三提三知”工作进行检查、评比。

  村民们说,以前选过代表以后就再也听不到代表的消息了,连代表的名字都忘记了,更别提代表主动上门了,现在好了,家里需要办个户口、证件啥的,不懂的可以直接给代表打电话,有的还可以直接请代表代为办理,还真享受到了所选代表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自“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开展以来,淮安市的各级人大代表真正做到了与群众接触,认真向选民或报告工作,把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变成一条条建议,回应群众关切,督促 “一府两院”及时解决问题。例如,淮阴区人大代表组织起来开展乡镇惠民“一乡一特”服务,王营镇的“送医进社区进家庭”;丁集镇的“送农业科技到田头”、“代表捐资助学”;新渡乡的“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技能培训”等活动都得到了选民的认同。

  一问一答,“辣中它带着甜”

  在积累了去年开展代表回选区见选民述职活动的经验后,淮安市金湖县人大常委会更加注重把握选民的结构,在选取参加代表述职会议的选民时,把那些懂政策、敢讲话的优先请过来参会。521,在金湖县金北镇洪圩选区, 10多名市、县、镇人大代表向70多名选民集体述职。述职现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代表述职进行完后的选民提问环节,一位选民向县人大代表、金北镇副镇长陈晓丽提问:“姚庄村的村容环境较差,街道上的脏水四处乱流,这个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陈晓丽立马回答:“我保证在8月份之前将姚庄村的下水道修好,彻底解决脏水四处乱流问题。”该选民追问了一句:“你承诺得很好,我们也相信,但该村集体经济很差,修下水道钱的问题怎么解决?”一句追问令现场开始骚动起来,陈晓丽脸虽红了起来,却掷地有声的承诺:“我保证修下水道不会用村里的一分钱,更不会给村里留欠账。我将动员镇里的企业出钱做好这件事情,请你放心。”该选民这才放心地说:“那我们就拭目以待!”现场先是笑声一片,接着响起了哗哗的掌声。

  不止在金湖,洪泽县老子山镇、淮安区宋集镇、淮阴区丁集镇的述职现场,都有选民这样辣辣的一两句追问,令述职的代表猝不及防,或脸红,或出汗,但只要回答得诚恳,实实在在解决选民的问题,过后都会赢来一片掌声。

  在这些一问一答中,代表们积极反映群众合理诉求,为群众解决了许多难事、急事。清河区代表费正如、姜柏林、许兰英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城市养犬、老旧小区改造、总理童年读书处周边环境整治、烧烤摊点违规占道经营及烟雾扰民等问题,征集选民意见,形成建议案提交市、区人大;盱眙县代表邢开亮将回选区活动与信访服务结合起来,为群众化解了因承包问题与村里产生长达十年的纠纷。许多代表还积极发挥团队作用帮扶群众,努力放大服务效应。淮阴区代表谈海杰自去年参加回选区活动以来,在王营镇中心卫生院组建了多个家庭医生团队,目前已走遍辖区57个居民小区,为上万户居民提供健康、医疗服务,上门治疗特殊病人达千余次;洪泽县老子山镇全体代表与580余户群众结对,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开展创业。全国人大代表何达平,对涟水县吴刘村长期给予项目和资金的帮助,还表示每年资助该村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市人大代表、团市委书记沈晓红不但为洪泽县新淮村特困生购置急需的自行车,而且承诺将特困生列入希望工程库,每年给予资助。

  智力帮扶,“人走情留下”

  在“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中”,淮阴区人大常委会推出创新举措,把本辖区人大代表根据不同的组织构成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样一来,代表不仅能发挥自身作用,还能把各自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

  淮安市人大代表、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孙晓阳,江苏省人大代表、淮阴医院院长唐业勤,淮阴区人大代表、刘老庄中心卫生院院长仲凯等被编为一个代表小组。当他们在刘老庄中心卫生院与选民见面时,不仅回应选民的问题,而且用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沓病历、一本处方笺、一支笔组成了临时专家看诊台,为前来就医的农村百姓提供免费、优质的诊疗服务。

  此后,这个人大代表按行业划分组织活动的方式在淮安得到全面推广。例如,医疗卫生方面的代表为百姓义诊、送医送药送健康;农业水利口的代表集中为群众解决引水灌溉、修桥铺路、农产品种养殖加工;教育、妇联界代表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关爱留守儿童;科技、工业界代表帮助企业引进新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这样的帮扶得到了群众的欢迎,他们说:“活动结束了,代表会回到各自岗位,但他们留下的‘智力’却可以帮助大伙开启幸福生活。”

  两年多来,淮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全市范围内“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各级代表在选区认真开展述职、查摆、承诺和整改活动,诚恳接受选民和群众监督:代表述职,不但有报告履职情况、选民提问互动和现场测评、代表表态等内容,而且有代表当场承诺的要求,大大强化了代表的责任意识和群众的监督作用。“淮安市人大常委会不仅创新了代表联系选民机制,引入了代表述职评议机制,完善了代表工作信息化管理机制,实实在在地架起了代表与选民群众间的‘连心桥’,搭建起服务群众的‘直通车’,开辟出一片提高代表素质的‘广阔天地’。”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洪玉说。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网站概述|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