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直击2014年度江苏人大新闻奖颁奖座谈会 > 新闻奖颁奖-作品展示

悠悠古运河 漫漫守护路

唐文波等:江苏人大新闻奖二等奖
  

  公元前486 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公元605年,隋炀帝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全线开凿大运河。2500 年的岁月,大运河作为扬州城市发展的主动脉,始终以其巨大的能量为扬州城供血输氧,扬州也成为中国唯一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6 22 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 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 个世界遗产项目。”扬州境内共有6 段河道、10个遗产点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回眸扬州申遗,十年梦圆,这份荣耀是扬州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结果;这份荣耀也是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履职为民的结果。

  为运河保护鼓与呼  代表义不容辞

  古老的运河在城市中流淌,在运河保护的这一持久战中,扬州的人大代表们积极奔走,为保护大运河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勇当护河卫士,一次次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议案(建议),一大批文化遗产在他们呼吁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翻阅历届人代会档案卷宗:2004 1 月,吕静姬等10 位人大代表提出《尽快实施古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瓜州古渡口的清淤工程的议案》;2005 1 月,伏正予等10 位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古运河风光带南门阶段改造建设的议案》;2006 1 月,洪军等10 位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强“双东”古街区临街商铺房经营管理的议案》……2012 1 月,耿辉等10 名代表提出《关于加快江广融合、城乡融合、古今融合,打造魅力大扬州的议案》; 2014 1 月,李正坤等10 名代表提出《关于创新宣传扬州历史文化,带动旅游及文化产业发展的议案》……值得一提的是,2010 1 月,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迎接扬州建城2500 周年,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议案》,被市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大会列为1 号议案,该议案以决议方式在此次大会上全票通过。决议明确:在2014 年扬州建城2500 周年时,力争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市政府要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至此,扬州申遗工作披上了一件法律外衣,工作推进更有保障。

  推进申遗工作  人大不遗余力

  2006 年,大运河作为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号项目列入预备名单,国家文物局决定扬州作为牵头城市,以城市联盟的形式开展申遗工作。同时,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项目成功列入并报世界遗产中心备案。为此,扬州市人大将监督这两项申遗工作同古城保护工作有机结合,全面予以推进。

  调研广纳言,问题心中明。2007 年至2014 年,市人大都将古城保护、文化保护和申遗工作列入常委会工作议题或主任会议议题,并成立了调研小组。通过召开多种类型的座谈会、听取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实地查看文物保护和申遗项目的遗产点、举办“人大网坛”等形式,了解全市古城保护及申遗工作进度。对调研中发现的 “部门只顾眼前利益搞经济建设”、“部分文物遭受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文物保护监管工作不到位”、“文化遗产的功能和价值发挥不够和利用过度情况并存”等问题,调研小组撰写了多篇报告,报送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的相关负责同志参阅。

  委员支妙招,监督增实效在多次听取并审议市政府的相关报告时,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3 次会议上,委员提出:“要加大申遗宣传力度,借助网络、电视、媒体等多元化平台,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充分调动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市民的积极性”、“扬州虽然没有立法权,但可以根据有关法规精神,制定符合我市文物保护实际的地方性实施细则”……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3 次会议上,委员建议:倡导“工厂+博物馆+传学所+文化观光旅游”的人文生态整体保护模式、“加快建立非遗数据库的步伐,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打下坚实基础”、“要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积极吸纳企业和公众的公益性投入,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初衷,履行社会责任”……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2 次主任会议上,委员建议:“用世界的语言讲好扬州的故事,使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利用文化的申遗理念真正成为全体市民的共识”、“提高对文物点及其周边空间的监管力度,制止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要及时调整申遗办的职能,更好发挥申遗办工作人员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优势。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实施细则,编制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详细规划,并报市人大常委会”……

  决议频出台,护河更给力“城市建设、更新、改造,服从于古城保护;古城保护服从于遗产保护。”扬州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谢正义在多个会议上强调。为有效保护扬州古城、推动申遗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作出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决议》、《关于扬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决议》、《关于老城区四个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决议》、《关于迎接扬州建城2500 周年,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决议》、《关于切实加强“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议》等13 个决议、决定,这犹如为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亮出了“尚方宝剑”。此外,市人大还敦促市政府出台了《大运河扬州段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河下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运河岸线利用规划》、《水利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将申遗工作纳入到法制轨道。在市人大的推动下,第一时间内叫停了如高邮运河故道上的建设工程、东园宾馆工程等一批可能对运河遗产产生破坏性的项目。

  倾心护河  百姓成最大受益者

  运河保护是一项“受益于无形、见效于长远”的系统工程。大运河申遗10 年来,扬州境内大批遗产点本体得到修缮,运河沿线环境面貌得以改善,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江都区邵伯镇副镇长任忠民说起邵伯古堤的变化,感慨万千:自1953年邵伯镇竹巷口处的运河故道建成双孔节制闸后,运河故道日渐淤塞,沿线违章建筑众多,河道几乎成了天然垃圾场。2012 年起,江都区和邵伯镇投入数千万元对明清运河故道进行环境整治。而今,行走在邵伯古堤上,古风古韵扑面而来,河水清清,两岸垂柳,居民蹲在码头上淘米洗菜,展现了一幅现代的运河图景……居住在运河畔的朱大爷在接受《中国水利报》记者采访时,一个劲地说:现在生活在这里的扬州人太幸运了!通过综合整治,如今的古运河集防洪、排涝、灌溉、通航、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了一条人文之河、生态之河、繁华之河、欢乐之河,给扬州人民带来了新的生活。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后申遗时代如何“促进大运河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运河城市和全体扬州人思考的新课题。9 26 日上午,2014 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开幕。开幕式上,原本设在扬州的“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正式更名为“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这标志着“运河长子”扬州将继续牵头沿线35 城,开启运河保护新模式。如今,为守护好先人馈赠的这一“活态遗产”,市人大常委会已于8 月下旬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督查活动,踏上了长效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新征程。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网站概述|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