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专题专栏 > 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 > 征文精篇
实践见证成长——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两三事
2019-11-20 08:37:00    来源:无锡市惠山区人大    作者:徐菁

  今年正值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而我在无锡市惠山区人大工作也已有16年。十六年来,我在这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一线”部门,通过参与人大选举、代表服务、规范性文件制定、办会宣传等工作,接受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的洗礼,用青春见证了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意义和光芒。人大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无数个工作场景、片断填满了十六年的记忆。

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人大换届选举是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一项法律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责任重大。2007年以来,我参与了3次全区换届选举工作,见证了选举法律和制度保障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体会颇深。尤其是2012年的换届选举,由于《选举法》、《代表法》均进行了修改,再加上我区人户分离情况较严重,无疑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一方面我们走村入户对各选区的选民情况、选区划分深入调研,研究代表名额分配方案,反复修改换届选举工作意见。另一方面我们对历届换届选举资料反复研读,紧扣法条的每一个字眼加以理解消化。为了更好地指导镇级选举工作和便于统计,我协助领导根据法律规定对选举各个阶段制定工作意见、设计表格,并对每一种表格加注使用说明,共印发培训材料58类,159510份;印发各类公告10种共23430份,信函3种共335550份,填报类表格27种共94350份,工作参考资料9种共42200份,其它宣传资料25000份,合计52余万份。选举工作正值春节期间,但每天我们既要汇总大量的数据,编写简报,还要及时处理选举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连续一个月加班到深夜,甚至连元宵节夜晚也是在办公室里加班度过。压力就是动力,我们每个人放弃休息,汇聚团队智慧,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准备中。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成功的喜悦,选举日当天,在区级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们成功组织了一场庄严而隆重的选举大会。全省首创的“写票遮挡板”也作为区人大常委会的一项专利,被新华网、扬子晚报、无锡日报争相报道。成绩的取得是人大全体工作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我也为能全程参与其中感到骄傲!

维护法律权威

  2005年,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任前法律考试办法,开始实行对拟任命人员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其中出试卷的任务自然也落到了我这个法律专业的“科班生”身上。一开始我直接从省里的题库里调出题目组成试卷,但很快就发现由于法律更新速度较快,新的法律条文已不适用原来的题目。我便对照修改后的法律条文重新修改题库,题库涉及几十部法律,上千道试题,为了更好地把握试题的难易以及准确性,每一道题我都事先做一遍。同时,根据考试办法,每次考试我要针对不同的考试对象出不同类型的试卷各三套备选,再加上编写复习提纲,我的工作量比直接从题库里调题呈倍量增长。每次出完卷都是头昏眼花,但是这样做既是对参加考试人员的尊重,也是对我专业能力的检验,更是对法律尊严的一种维护,很值得!考试制度实行15年来,我先后对题库进行了三次调整和修改,共参与了63次法律试卷命题工作,组织了205人次参加考试。随着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办法的多次修订,如今已有更多的人员参与到任前法律考试试卷的命题工作中,考试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人大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的推行对提升人大任命干部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事这项工作很光荣!

植根宪法信仰

  为响应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国家宪法日决定,2015年下半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惠山”为主题的“宪法知识宣传竞赛”系列活动。全区共印制宣传册2000份,举办专题讲座12场,制作宪法知识展板51块,广场法律咨询7场,张贴宣传标语86条,电子显示屏73块,组织1800余人参加书面知识竞赛。12月4日,宪法日当天的现场知识竞赛更是将系列活动推向了高潮。

  为了保证竞赛试题准确、确保赛场公正、增强比赛趣味,使普法效果达到最佳,我和同事们在背后耗费的精力和付出的艰辛不亚于一场战役。从方案制定,比赛环节设置,试题难易度把握,参赛队选拔和组织,到现场点评分工,观众互动环节设计,现场转播技术上攻关,舞台道具准备,每个细节都经过无数次的修正和反复的推敲,每个人都绞尽脑汁。为了增强竞赛中群众的参与度,我们根据日常工作生活中民众对宪法法律理解的误区,精心设计出一道道集宪法宣传和趣味知识的题目,加上现场点评嘉宾深入浅出的讲解,整个比赛观众参与热情高涨,台上台下互动良好,宣传效果十分明显。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宪法走向了日常生活、走入了人民群众,全区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宪法的热潮,我撰写的《让宪法信仰植根人民心中》的活动综述,分别被《人民与权力》、《代表与人民》等省、市人大刊物录用,并获得了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三等奖!

搭建履职平台

  “代表之家”是地方人大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和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代表活动载体。早在2005年,我区作了相关尝试。十几年来,“家”在加强代表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宣传人大制度、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人大建设“两个机关”的要求,从中央到省、市更加重视代表联络平台建设。为此,自2017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对原有“代表之家”升级改造的同时,围绕“全覆盖、制度化、常活动”的工作目标,将“代表联络站”建设向基层选区延伸。

  为了建好“家”、“站”,前期我在分管领导带领下,到周边地区学习经验,到各镇、街道调研沟通,首先取得基层党(工)委支持,几易其稿形成最终建设方案。建设过程中,督查验收每一个联络站建设现场,进行面对面指导,组织各镇(街道)人大(工委)办公室人员,参观已建成“代表联络站”,召开座谈会,相互借鉴学习。每个“家”、“站”按照“五有、五簿、五上墙”规范化标准建设,到2018年底共建成30个“代表联络站”。建成后指导各镇、街道在“家”、“站”开展形式多样的代表联系活动,既有集中接待选民,又有下村、社区走访选民群众,既有代表小组开展学习交流,又有与选民促膝谈心分忧解难,实现了日常联系与集中联系的有机结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代表联络站活动逐步趋于常态化、制度化,代表联络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先后接待了江西鄱阳湖县、山东博山区、淄博寒亭区、杭州拱墅区、西安鄠邑区等外地人大的参观学习,赢得了较好的口碑,我内心充满了欣喜!

  人大给了我人生的舞台,是我成长的摇篮。对人大,我倾注了追求和心血,付出了辛劳和汗水,融入了甘苦和忧乐。十六年的工作点滴折射出人大迈出的铿锵足音,弥足珍贵的工作实践代表了人大坚定的价值选择。新时代赋予了地方人大常委会新的使命,我将继续做好本职,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奉献我的智慧和力量,继续见证这一制度的辉煌!

编辑:拾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