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专题专栏 > 2019年度江苏人大新闻奖评选 > 获奖作品 > 一等奖 > 正文
走出“代表+”新路子 迸发“动力+”力量源
2020-12-22 16:54    来源:《人民与权力》杂志    作者:凌颖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代表工作出新、出彩,人大工作才能创新、精彩。如何有效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如何促进代表更多参与到常委会工作中……近年来,针对代表工作和人大工作不能深度融合的“难题”,淮安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拓展代表参与渠道,优化代表履职平台,创新代表履职方式,提升代表服务水平,走出一条“代表+”工作新路子,绽放出加动力、聚合力、激活力的生动局面,奏响了“代表机关”建设的“淮安篇章”。

  “代表+”,就是广泛参与,为高质量跨越发展加动力

  “我挂钩的盱眙县官滩镇金圩村,很多村民农闲时无事可做。村里距县城远,打工不方便。我干脆‘打井生水’,在村里开一个分车间。”市人大代表、江苏永盛宠物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池忠秋说。他租赁村中900平米厂房,投入40余万元改造成加工车间,为村民提供培训和岗位。该加工点不仅帮助30多户人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每年还提取10多万元加工费作为村集体收入。

  在全市脱贫攻坚主战场,随处可见代表忙碌的身影。自2017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的“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9000多名代表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主动投身强村富民新实践,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众发掘致富“一口井”。目前,已实现人大代表脱贫攻坚讲习所“全覆盖”,组织宣讲3016场次,受益对象15.7万人次;实施经济薄弱村帮扶增收项目170个,其中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项目11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至20万元的项目50个;扶持到户项目2277个,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1616名,捐助或赠送物资共计491万元。类似的事迹还有很多,折射出代表们努力让贫困地区具备“造血”功能的拳拳之心。

  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第一线,时时闪现代表担当作为的风采。去年8月,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专题询问,第一个问题就“辣味”十足:“有代表反映,新建项目自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用时达到294天。而就在2017年初,全市《“35745”审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从立项到获得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办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294天”来自于人代会上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提升新建项目审批效率,助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议案”。这件议案引起大会高度重视,被列为重点议案。随即,市人大常委会打出了一套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监督“组合拳”。

  专题询问前,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5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全程邀请企业家人大代表参加,梳理出五大类23项问题和不足。2个半小时的专题询问,这些问题被一一抛出,分管副市长及22个部门负责人详细作答、诚恳表态。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政府专项整改报告,简政放权不到位,部分事项审批断档、管理脱节,部门监管职能交错、边界不清、事中事后监管难协调,信息孤岛,审批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都得到了切实解决,去年淮安“数字化联合审图”作为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做法受到国办通报表扬,在年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被评为优秀。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制度化形式巩固相关成果。下半年,还将组织代表们调研视察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一步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问题,推动地方项目建设。

  淮安人大的代表工作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一切思路围绕发展谋划,一切活动围绕发展展开。“代表+”有效提高了代表在人大常委会履职中的“出场率”,激活了代表在服务高质量跨越发展里的“潜力点”,提升了代表在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中的“贡献额”。

  “代表+”,就是广听民意,为解决“操心事”“烦心事”聚合力

  人大代表作用的真正发挥,根本在于是不是忠实代表人民,是不是“真代善表”。淮安人大激励引导代表们深深植根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为推动解决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凝聚强大合力。

  提出议案与建议是代表们对国家机关工作监督的重要形式。2017年以来,淮安市级人大代表先后提出意见建议500余件,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交办、定期督办,形成高效办理机制,每年代表满意率都在95%以上,推动一批棘手问题得到解决。

  在洪泽湖畔,老子山镇依水而设,是省级旅游度假区。沿盱眙县十里营镇一路往南,19公里长的十老路是进出老子山镇的必经之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十老路维修改造工作一度搁浅,路面破损,路况复杂,交通瓶颈凸显。人代会期间,18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提升十老路等级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该建议进行专题督办,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调研论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呈送市委,市委书记姚晓东作出批示,市长蔡丽新两次专题推进,洪泽湖生态旅游建设构想正日渐完善并成为现实。在前锋镇白马湖村,几十年来,渔民以船为家,大风暴雨天气,没有一处遮风地,渔民生命财产无法保障。镇人大代表坚持不懈提建议,2018年7月,避风港建设启动,渔民们终于有了安全可靠的避风场所。

  这些仅是代表们履职尽责的一个剪影。淮安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监督项目,如棚户区改造、升级公共出行服务、丰富医疗资源等民生实事办理,“一老一小一安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学前教育、食品安全)工作推进等等,都来源于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做到每次专项监督、视察、调研、约见、专题询问等都有代表参加,今年上半年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80余人次,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200余人次。代表们的亲参与、接地气,不仅时时刻刻传递着民声民意,更时时处处贡献着智慧力量,对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大有助益。

  “代表+”,就是广搭平台,为建设新时代“代表机关”激活力

  建设“代表机关”,除了将日常服务工作做实做精,更重要的是探索新路,实现代表工作和常委会工作的全方位融合。“代表+”意味快行一步、多人一着,淮安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代表履职提供广阔舞台,为人大作为激发新的活力。

  履职工单为代表履职明晰了“路线图”。代表法对代表职责的规定是概括性、原则性的,有的代表甚至处于“一年认门、两年进门、三年熟悉、四年成手、五年走人”的尴尬状态。市人大常委会全国首创五级人大代表《履职工单》,就代表履职内容进行分类概括,从履职项目、履职方式、具体要求、时间安排等方面对代表在年度内必须履行的职责进行明确,既有法律法规关于代表履职的“规定动作”,也有地方代表工作的创新特色,简洁易行、方便操作,一经出台就广受好评。全国人大《联络动态》予以全文推介。

  积分办法为代表履职设定了“度量尺”。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了市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试行),根据代表在人代会和闭会期间的履职表现,通过考核赋分的方式,对代表履职情况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代表年度积分居前20%者为优秀,低于60分者发函提醒或约谈,连续两年低于60分者,将劝其辞去代表职务。年度积分情况向有关单位通报,以适当形式公布。积分优秀者作为评选年度“十佳市人大代表”重要依据,在人大换届时作为推荐连任代表人选的重要参考。

  网络阵地为代表履职安上了“助推器”。市人大常委会明确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对象,搭建工作网络和信息网络,组织人大代表全部实现进“家”入“站”,每月安排县、乡人大代表、每季度安排市人大代表、每半年安排在淮全国、省人大代表到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接待选民和群众,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真正做到代表与群众“定时定点找得到,随时随地联得上”。

  “我们倡导‘代表+’,目的就是让代表的主体地位更凸显,让代表的履职热情更彰显,让代表的履职效果在方方面面更明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华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走‘代表+’新路子,不断挖掘‘动力+’潜力点,全面提升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水平,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