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专题专栏 > 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 > 履职纪实
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万名代表大走访”架起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
2019-12-25 17:40:00    来源:盐城市人大常委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推进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要求,2017年盐城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决定,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组织全市11200多名全国省市县镇五级人大代表,用五年时间,持续开展“万名代表大走访”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深入走访群众,搞宣传、摸实情、听呼声、解难题、送温暖;市县镇三级人大深入走访代表,常联系、听意见、集民智、聚人心、谋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万名代表大走访” 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做法
  “万名代表大走访”主题实践活动,每年明确一个主题,2017年聚焦富民增收,2018年聚焦民生,2019年聚焦高质量发展。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从而不断为走访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一是为每位全国人大代表明确了走访联系的一个镇(街道),固定联系该镇(街道)3名人民群众,依托“人大代表之家”,每年开展2次接待选民工作。二是为每个省人大代表小组,明确了走访联系的一个镇(街道),每位代表固定联系该镇(街道)3名人民群众,依托“人大代表之家”,每年开展2次接待选民工作。三是为每个市人大代表小组,明确了走访联系的一个村(居委会),每位代表固定联系该村(居委会)3名人民群众,每个代表小组全年至少有一次到该村(居委会)或就近的“人大代表之家”开展小组活动。县、镇人大代表的走访活动,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也都作出了具体安排。四是市人大常委会将单月的25日,确定为市人大代表“定时定点”接待人民群众日,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当地实际,也都对代表接待群众的日期进行了明确。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以小组为单位,定期接待原选举单位选民;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在“一家一站”中定期向选民述职、接待选民,实现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
  二、不断强化“万名代表大走访”主题实践活动的载体平台建设
  为了让人大代表更就近、更方便联系服务身边群众,打通代表走访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载体平台建设。一是加强“一家一站”建设。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以镇人大代表小组为单位建立“人大代表之家”;以村和社区为单位,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让代表有“家”可回,群众有“家”可去。“一家一站”全部统一标准规格、统一内部设置、统一规范管理。目前,全市共建立“人大代表之家”867个,“人大代表联络站”1536个,五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入“站”开展活动,实现了所有村(居)人大载体的全覆盖。二是建立代表工作志愿者队伍。为了保证“一家一站”有人管理服务,专门聘请了一些有广泛群众基础、热心人大工作的基层人大工作者、镇村两级在职和离任干部、大学生村官、教师,组成了一支代表工作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为代表参与大走访活动,代表小组定时定点接待人民群众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三是活化联系方式。除了线下接待选民,“一家一站”还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线上服务,推动实现代表与群众之间实时沟通,方便了代表和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作成本。
  三、“万名代表大走访” 主题实践活动主要成效
  一是促进了代表更好地履职。“万名代表大走访” 主题实践活动实行“三个一”全程记录,即每位代表发放一本“记录簿”,每走访一户填写一张基本情况表,每次走访填写一份走访回执表,全程记录群众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诉求。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原因进行排查归类,形成“一个走访专题报告”,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建议清单,为面上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拉近了代表和群众的距离。代表们定期到自己走访的群众家中进行回访,比对走访情况是否有变化,询问新的问题诉求,向群众反馈之前收集问题的处理情况,发放问题处理满意度调查表,征询群众对问题处理的满意程度,代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增进了相互了解。三是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两年多来,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共走访群众3.2万余户,接待群众7.3万余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8200多件,帮扶困难家庭3000多户,市县镇三级人大归类处理代表意见建议2130多条。
  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万名代表大走访”主题实践活动多次受到全国和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充分肯定,盐城市大丰区“一家一站”建设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经验,通过简报在全国范围内介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了专题报道。
编辑: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