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会议专栏 > 全国人代会江苏团 >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 现场 > 正文
崔向群代表谈政府工作报告
2016-03-06 11:57:00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和进展,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任务艰巨。李总理的报告使人感到2016年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切合实际,(使大家对我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作为科研人员,感到很受鼓舞。     

  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也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和为之努力的目标。记得上一次人代会,刘延东副总理到我们江苏代表团参加讨论,她提到:我们国家的科技领域大部分与国际水平差距仍然很大,但是已经有少数走到国际前沿和引领的位置,也有一些已经与国际水平齐头并进。我的理解是科技界还需要加大努力,也要充满信心。     

  我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大科学装置的,具体来说就是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镜。改革开放以来,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大科学装置的建设,邓小平同志亲自关心和支持了对撞机的建设。90年代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决定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我从国外回来参加其中的LAMOST项目,这是我国天文学家在国际上首先开拓的前瞻性的大规模光谱巡天望远镜,核心方案和关键技术是我国天文学家首先创新的、国际上独一无二的、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该项目得到中国天文界、两院院士、科学院党组、科技部、发改委的支持。当时并没有因为其创新多,难度和风险大而不予立项。建成后不仅使我国在天体的光谱巡天方面走在国际前面,还使我们具有了建造巨型光学望远镜的技术能力和人员队伍,应是属于刘延东副总理讲到的走在国际前沿起引领作用的。三个多月前发射的暗物质探测卫星也是我国科研人员在科学上开拓的新路、有核心技术创新、如成功有可能在科学上有重大影响和科学产出的项目。可知我国领导和各级部门对开拓和引领的科学技术都是高度重视和支持的。这对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     

  李总理在今天上午的报告中还指出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我理解这也是对开新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工作要宽容。因为这类工作有可能不顺利,有可能有反复,甚至有可能暂时失败,不能要求马上出成果,或冒泡,并持续给予支持和帮助。最近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用大型的激光干涉仪观测到引力波,使我既兴奋又感概。兴奋的原因就不用说了。感概是因为约30年前我就接触过在用激光干涉仪探测引力波的人和项目,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有探测结果了,幸运而没有因为这么多年的不顺利,在方法和技术需要不断改进而被停止支持!LAMOST做出来后在国际上有很大反响,欧美开始纷纷跟踪,可我们自己因追求尽快冒泡不能继续得到支持。尽管现在获得天体的光谱数是世界第一,但5年左右就有可能被超越。相比之下比,反映了我国在科研管理中还有差距,(需要改进)。     

  希望重视对走到到国际前沿的工作的持续支持 

  现在中国天文学急需大型精测的光学望远镜,而我们通过LAMOST的建设,已经有能力建造巨型光学望远镜,走进天文强国。但是我们没有得到继续支持,而原地踏步。受经费限制退而求其做十几米口径的望远镜,但经过我们的努力,也将是世界上有特色并能做出重大科学成果的望远镜,希望能得到领导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视。(使我们中国也对人类探索宇宙做出贡献。)    

  关于创新人才: 

  经济结构转型靠创新驱动,创新除了国家有好的政策,关键还要靠人才。我想在此表达的观点是:科研管理和科研体制的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应该是看科研人员,特别是科研骨干和带头人是否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潜心做科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出大师,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众所周知,科研人员1目前仍然会议太多,杂事太多;(2)很多人员的工资不能完全得到保证,要自己去争取经费发工资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也是不能专心做科研的原因;(3)有些项目并不是最合适承担的团队在做,导致浪费人才、浪费时间的现象。这些还需管理部门不断努力去解决。     

  目前从国外引进了大批人才,他们在科技领域作为领军人和骨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个别单位因为追求引进人才指标,引进的人才并没有在他自己专长方面发挥作用,并没有将我国在他熟悉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人才带起来。建议有关人才项目的管理部门定期评估人才计划,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也进入深化改革的阶段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最近已正式出台。衷心期望新的科技管理政策和措施能够真正发挥广大科研人员的作用、积极性、创造性和才干。更好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