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股人人争先的发展浪潮中,贾汪区人大常委会凭着创新创优、求精求实的激情和智慧,演绎了一个个创新履职、给力发展的佳话,谱写了一曲曲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乐章。
——贾汪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给力发展综述
2012年以来,在市人大和贾汪区委领导下,贾汪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打造“人大代表之声”网络平台、专题询问代表集体问政、工作评议跟踪问效、代表意见办理、代表参与旁听评议法院巡回审判、“千名代表听百案”等人大工作品牌,不断开辟人大工作的新境界。
【字幕】“人大代表之声”在创新中发展
互联网时代,贾汪区人大常委会在新平台的建设上脚步不停,主动为代表搭好闭会期间履职的舞台,在政府网站醒目位置开通“人大代表之声”,秉承“立足实际建良言,紧贴民众吐心声”的理念,以网上网下全天候、反映问题零距离、建议办理“高效率”为抓手,实现代表闭会期间依法履职“新作为”。
【解说】区人大安排专门机构和人员定期梳理。对于代表反映强烈的问题,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把办理情况及时回复代表。建议办理前、中、后三个阶段区电视台全程录像,不定期适时播放。
【画面】电视台播放的代表之声
【解说】“人大代表之声”开通以来,代表提出意见建议108件,区委、区政府领导签批97件,办成60件,其余的正在办理之中。
贾汪区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人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人大代表之声”、人大门户网站、人大工作系统平台建设,提升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人大工作效能,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字幕】专题询问在创新中增效
【画面】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问政会现场,人大代表开展询问。
【解说】2013年
【画面】四次人代会及经济运行、公安工作等问政会现场,人大代表开展询问。
【解说】对人大代表问政实行电视同步直播,拓宽了民众参与渠道、创新社会监督方式,让老百姓的知情权、监督权、质询权有了充分实现的阳光平台。
【解说】作为一项工作创新,专题询问实行现场评价制。如提问人对回答不满意,还可以进行追问,直到满意为止。
【解说】十一届人大二次会以来,四次集中问政会满意率分别为92.6%、94.3%、97.2%、98.5%。满意率的逐步提升,彰显了询问活动较高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解说】专题询问的效果,不仅在于被询者的答复情况,更在于答复后的实际行动。要杜绝专题询问止步于‘一问一答’,流于形式。
【画面】人代会期间绩效考核民主评议现场
【解说】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五次会议期间,区人大代表郑重的按下电子表决器的按键,并对全区108家单位进行绩效考核民主评议,评议结果现场公布。
【解说】为此,每场专题询问结束之后,区人大常委会都会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应询作出的承诺进行跟踪督办,确保落实到位。
【画面】代表问政关于棚户区方面的工作
【解说】几年来,专题询问的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一些久拖未决的难题,在专题询问的一问一答和跟踪督办中,逐渐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市民发现,小摊小贩违规占道经营的现象减少了;城区新增了一批泊车位,缓解了停车难问题;群众呼吁的茶棚撤渡建桥的问题,经过代表的持续询问,已计划下半年动工;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五年来累计改造棚户区58个片区、237.
【字幕】意见办理质量在创新中提升
【画面】
【解说】贾汪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对重点建议,坚持“一线工作法”,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现场督办,专题研究推动相关问题解决。改革创新议案建议办理机制,实行政府分管区长领衔主办办理机制,分管副区长签字直接给代表回复,着力提高办理实效。创新代表建议办理评价机制,常委会成立独立工作组,对建议办理情况,完成一个、监督一个、测评一个、公示一个。
【画面】大吴大桥建议办理情况
针对人大代表和社会普遍关注、群众期盼已久的“大吴运河大桥重建”的问题,区委、区政府顺应群众呼声,回应代表建议,将大吴大桥定为区“三重一大”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于
认真办理人代会期间各代表团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有关意见建议,是常委会今年工作创新的一大举措。
【画面】29次常委会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并进行测评
【解说】区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审议意见建议办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人大工作的重要举措,召开主任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统筹安排,全面系统地办理代表意见建议,并将办理情况向常委会报告,在我市乃至全省人大工作中尚属首次。
【字幕】工作评议在创新中提质
【解说】工作评议中,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灵活运用“问”“评”“议”等多种方式,实行“当场表态、限时办结、网上公示、整改结果再评议”的工作机制,打好监督的组合拳。对常委会审议意见、评议意见坚持开展落实情况“回头看”、“二次审议”,通过审议、视察、调研、代表活动等多种方式,抓好跟踪问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做到不见成效不撒手,使人大的监督的实效真正体现在解决问题、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上。
【画面】代表暗访农贸市场
【解说】为督办评议意见的落实情况,8月10日一大早,贾汪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突击检查了老矿中安市场、大泉农贸市场。看到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市民可以在农贸市场买到放心的食品,代表们非常欣慰,他们知道,今年5月份常委会形成的评议意见,经过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办理落实,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字幕】旁听庭审工作在创新中拓展
【画面】信访接待画面(曹书记阳光信访、尹主任、孙主任接访画面)
围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听庭工作向信访领域延伸。通过组织代表参加听证会、协调会和阳光信访等方式,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确保信访案件的办理工作落到实处,维护百姓利益。我区处理信访案件的经验和案例被全国人大信访交流杂志刊登。
【画面】建平现场会(尹明义主任参加)
围绕提供基层代表履职能力,方便群众诉讼,代表听庭工作向基层代表和巡回法庭延伸。活动中,充分发挥代表们贴近群众、熟悉社情的优势,及时解决了一些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等纠纷案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画面】法院执行“24小时雷霆出击”
【解说】围绕百姓反映的执行难问题,听庭工作向执行领域延伸。
【画面】组织代表视察公检法
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法治导向,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督促“一府两院”进一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画面】对《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
2015年5月,对《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提出了意见建议。目前,全区实施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84个,投入复垦资金6.2亿元,打造了全省采煤塌陷地治理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示范工程。
【字幕】代表活动在创新中丰富
【画面】青山泉镇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现场
在青山泉镇“代表之家”里,来自周边四个村的镇人大代表联合开展小组活动,4名镇人大代表现场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现场测评,并现场回应选民提出的问题。
【解说】在省市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指导下,贾汪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完善“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共建成代表之家27个,代表工作(站)室13个,已组织219名区人大代表向选民进行了述职。继续开展“为经济社会发展献一策、为选举单位进一言、为人民群众办一事”的“三个一”活动。全区共有700余名两级人大代表参加了“三个一”活动,共“进言”、“献策”1300余条,“办实事”700多件。
【解说】在不断完善“一个载体,两项制度”的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还建立了主任直接联系基层代表和代表接待日等一系列制度,为代表全天候履职打造了诸多新平台。
今年的
【解说】加强“人大代表之家”信息化建设,启用了人大工作系统平台,共设1个主会场,12个分会场,足不出户就能同步收看各级人大会议,实现选民与人大代表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化对接。
【字幕】自身建设在创新中加强
常委会坚持把自身建设放在首位,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始终。以思想解放引领工作创新,以效能建设促进作风转变,积极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在人大机关中定期举办“一月一法”、“每月一讲”知识讲座,由人大各工委轮流主持辅导,围绕工作谈体会,围绕法律谈认识,进行学法、用法知识竞赛。目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始终保持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激扬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始终坚持敢于创新的梦想,崇尚科学创新的理念,践行善于创新的方法,地方人大工作不仅大有可为,而且一定会大有作为。
我们期待区人大常委会更加精彩的履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