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执法检查专题 > 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 > 重要论述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
2019-04-16 18:41:00  来源:江苏人大网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整理)
  1. 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3年4月10日)
  2. 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5月24日)
  3. 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3年11月9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07页
  4. 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许多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口号,但思路却是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等。这不是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自然生态。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03页
  5. 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4年2月25日、26日),《人民日报》(2014年2月27日)
  6. 我说过,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4年3月7日)
  7. 要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营造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消除水龙头上的浪费,倡导节约每一滴水,使爱护水、节约水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尚和自觉行动。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安全中的老问题仍有待解决,新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老问题,就是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水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害。新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给我国治水赋予了全新内涵、提出了崭新课题。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9. 我国水安全已全面亮起红灯,高分贝的警讯已经发出,部分区域已出现水危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水已经成为了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成了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一则广告词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泪”,我们绝对不能让这种现象发生。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10. 形成今天水安全严峻形势的因素很多,根子上是长期以来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认识不够、把握失当。把水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限供给的资源,把水看作是服从于增长的无价资源,只考虑增长,不考虑水约束,没有认识到水是生态要素,没有看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是有不可抗拒的物理极限的。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11. 我们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对水的需求还没达到峰值,但面对水安全的严峻形势,发展经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包括推进农业现代化,都必须树立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要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12. 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个重要观点。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水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自然界的淡水总量是大体稳定的,但一个国家或区域可用水资源有多少,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盛水的“盆”大小。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形象地讲,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金木水火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循环不已。全国绝大部分水资源涵养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13. 要统筹山水林田湖治理水。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我们提出了“五个统筹”,治水也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应该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14. 解决水供给问题,要从涵养水源入手,从修复破损的生态入手,采取必要的工程性措施,搞一些水库和调水工程,但不能把眼睛仅盯在这方面。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一些地区为了增产粮食,过度开发水资源,造成下游断流、地下水超采,斩断下游地区地下水的补充水源,形成地下漏斗、地面沉降。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耕地荒芜、城市塌陷。决策时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干,这样干了有什么负面效果,不要让后人骂我们无知。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15. 要抓紧对全国各县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抓紧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我到过的好几个县、地级市,都说要迁城,为什么要迁呢?没水了。缺水就迁城,要花好多钱。所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超载区域要实行限制性措施,调整发展规划,控制发展速度和人口规模,调整产业结构,避免犯历史性错误。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16. 水是公共产品,政府既不能缺位,更不能手软,该管的要管,还要管严、管好。水治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责,首先要做好的是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湖泊湿地被滥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权不到位、管理者不到位,到底是中央部门直接行使所有权人职责,还是授权地方的某一级政府行使所有权人职责?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是什么关系?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保护就会落空,水权和排污权交易等节水控污的具体措施就难以广泛施行。有关部门在做好日常性建设投资和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制度建设。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17. 把节水纳入严重缺水地区的政绩考核。在我们这种体制下,政绩考核还是必需的有效的,关键是考核内容要科学。我看要像节能那样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非此不足以扼制拿水不当回事的观念和行为。如果全国尚不具备条件,可否在严重缺水地区先试行,促使这些地区像抓节能减排那样抓好节水。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18. 要系统考虑税收和价格手段,区分生产者和消费者、饮用水和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城市和乡村用水、工业和农业用水等,研究提出实施水资源税、原水水费、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的一揽子方案,从实际出发,分层负责,分步实施。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19. 完善水治理体制。水治理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底怎么改,有的部门说要改变“九龙治水”,实行水的统一管理;有的部门说要改变“多头治污”,实行污染物统一监管;有的说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看来,认识还不统一,需要及早研究、形成共识,研究提出建立适应新的治水形势的水治理体制的建议。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20. 实施湖泊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湖泊湿地是“地球之肾”,针对我国湖泊湿地大量减少的状况,我们是不是到了必须“补肾”的阶段呢?再不“补肾”,我们还能撑多少年呢?要采取硬措施,制止继续围垦占用湖泊湿地的行为,对有条件恢复的湖泊湿地要退耕还湖还湿。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21. 要把华北地面沉降问题作为一个重大专项,提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中,提出开展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扩大京津平原的森林湿地面积,提高燕山、太行山绿化水平、增强水涵养能力,统筹永定河、潮白河上下游用水,进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对策,要考虑把白洋淀再恢复起来。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22. 遏制住全国地下水污染加剧状况。地下水污染状况不像雾霾,人人看得见,还没有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但如果不着手加紧治理,到污染得大家没水喝的程度,就会变成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要有预见性、早动手,是否能像“大气十条”那样,拿出几条硬措施。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23. 许多民族地区地处大江大河上游,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开发资源一定要注意惠及当地、保护生态,决不能一挖了之,决不能为一时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执行节能减排考核“三管齐下”,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钱。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28日)
  24. 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完善节水、节肥、节药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更好保障农畜产品安全。对山水林田湖实施更严格的保护,加快生态脆弱区、地下水漏斗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区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14年12月9日)
  25.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就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作出的指示(2014年12月),《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3日)
  26. 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2015年10月26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83页
  27. 山水林田湖是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随意侵占和破坏。这个道理,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认识到了。《管子》中说:“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事实上,我们现在一些人与自然和谐、风景如画的美丽城市就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逐步建成的。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20日)
  28.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5日),《人民日报》(2016年1月8日)
  29.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要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前提下,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5日),《人民日报》(2016年1月8日)
  30. 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6年2月1日-3日),《人民日报》(2016年2月4日)
  31. 我要特别强调黄河保护问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现在,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已高达百分之七十,远超百分之四十的国际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警戒线,污染黄河事件时有发生,黄河不堪重负!宁夏是黄河流出青海的第二个省区,一定要加强黄河保护。沿岸各省区都要自觉承担起保护黄河的重要责任,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在宁夏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32. 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这项工作关系六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21日)
  33. 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逐步减少并消除重污染天气,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要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的重化工等项目,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着力解决土壤污染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两大突出问题。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农膜回收率,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要发展绿色清洁生产,有效控制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要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设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5月26日)
  34. 我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这要作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先手棋。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出发,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大普查,系统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对母亲河做一次大体检。要针对查找到的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研究提出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然后分类施策、重点突破,通过祛风驱寒、舒筋活血和调理脏腑、通络经脉,力求药到病除。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空间管控单元,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做到“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4月26日)
  35.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有的同志对生态环境保护蕴含的潜在需求认识不清晰,对这些需求可能激发出来的供给、形成的新的增长点认识不到位,对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探索不深入。一定要从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上来一个根本转变。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4月26日)
  36. 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一是要深刻理解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涵。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讲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前提;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是结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侧重当前和策略方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未来和方向路径,彼此是辩证统一的。二是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三是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4月26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