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市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会场的采访通道,记者为代表们准备好了手写板,请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举起自己的参会关键字,介绍自己带来的热腾腾议案建议。“弘扬传统文化,关注公益事业”,镜头记录下了来自丰县的徐州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丰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张卫华与这两行关键字的合影,短短两行字,贯穿着张卫华连续两届担任市人大代表的履职历程,一段视频背后,是一名公益社会组织负责人近十年坚守着的公益之路。
弦歌不辍,矢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是旨在展现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的社会团体组织。根深者叶茂,源浚者流长,张卫华热爱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热心参与组织传统文化促进会的学习活动,从带着孩子当参与者志愿者开始慢慢地成长为负责人。
在她的号召下,团队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五进”工程,点多面广、形式多样。先后在总工会、学校、街道、社区、企业开展“家风家训”、“家庭教育”、“健康养生”、“幸福婚姻”等公益讲座30余场次;凤城书院招收186名学生和家长,为他们义务开展公益国学教育;开展少儿公益国学教育60余课时,亲子读书活动20余场次,亲子实践活动100余次;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推送学习视频、文章800余频次,同时开展公益国学夏令营、亲子文化游学等活动,几千个家庭和孩子因此而受益,团队连续两年获评“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创新举办的“共‘童’阅读,分享快乐——丰县凤城书院公益阅读活动”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公益阅读活动推广认证,团队中有多个家庭分别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和省、市、县最美家庭。
砥砺深耕,投身公益社会事业发展
不啻微光,造炬成阳。多年来,张卫华团队持续开展困境儿童关爱和公益助学工作,从扶心、扶志、扶智三方面入手,为困境学生提供精神关爱,为其家长提供婚姻咨询、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指导,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每年暑假,团队都以感恩励志为主题,为高三毕业的贫困学子举办成人礼、为困境儿童举办夏令营,让这些孩子们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立志高远,得以健康成长。“张老师,在你们的帮助下我顺利考上心仪的大学,我也想回报社会,帮助像我一样的孩子圆梦”。由张卫华团队资助顺利考上清华大学的困难学生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给张卫华报喜,并申请成为了公益夏令营的志愿者。像这样令人欣慰的消息张卫华每年都能收到,往年受资助的高中学生们绝大多数在考入大学后积极参加学生会、社团的公益、支教等志愿工作。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颗纽扣。针对离婚率攀升、婚姻矛盾、家庭矛盾逐年增多而带来的老人赡养、儿童抚养、单亲留守儿童的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张卫华团队创新公益服务模式,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辅导室,在县法院设立调解室,发动社工和志愿者围绕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开展了“新婚课堂”、“婚姻家庭指导”、“离婚辅导”、“矛盾纠纷调解”等系列公益服务,开展了“婚姻家庭课堂进社区”公益活动,策划了“我家有爱·幸福时刻---摄影、绘画作品展”等。其团队在传承良好的家风家教、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等方面的相关举措先后被媒体宣传报道,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
履践致远,心系为民代言发声
“2021年1月14日当选为徐州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22年3月17日参加徐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23年8月11日参加丰县人大首期‘代表讲坛’并作交流发言”“2024年6月13日赴泉山参加开展年中集中视察活动”……张卫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是满满的履职记忆。作为连任两届的市人大代表,张卫华倍加珍惜自己的代表资格,勤勉履责,以实绩实效回报组织和人民的信任。
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市、县组织开展的各项视察、调研、民主评议等活动,在参加“数字突破年”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实施专项工作评议、“三重一实”项目年终集中视察以及主题实践活动之农业调研等活动中,站在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意见建议,为相关工作的推动提供了参考。为了把切实的民意带到大会上,她定期走访社区基层倾听群众的真实诉求,了解群众的迫切期盼,为提出有质量的建议意见收集好第一手材料。围绕党政最关切,群众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关于“实施‘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计划”的建议》《关于成立“丰县困境儿童心理关爱志愿者服务团”的建议》《关于全面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等,均得到有关部门的有力回应和落实。
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公益之路上,人大代表张卫华行稳致远,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