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麻风病人打交道,不怕感染吗?”“你为什么选择这项工作?”……从1997年参加工作开始,就常有人问她这样的问题。工作29年,她不仅证明麻风病并不可怕,还帮助许多麻风病人回归正常生活。她就是扬州市人大代表陈春萍,2024年度中国医学界最高奖项之一——“马海德奖”获得者,也是邗江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心系家乡 倾情呵护
陈春萍是邗江区公道镇赤岸人,家距同镇麻风村只有两三里地,是一位在麻风村边长大的孩子,从小听闻各种麻风恐怖传闻。1993年初中毕业,陈春萍考取了泰州卫校医师班。四年系统的医学知识学习中,陈春萍最感兴趣的是皮肤性病学,授课的是时任泰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包寅德主任,包主任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麻风防治工作者,也是江苏乃至全国麻风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
1997年,陈春萍从泰州卫校毕业,凭借出色动手能力和扎实诊疗功底,市区不少医院向她抛来橄榄枝,她却选择投身麻风防治,回到老家的皮防所工作。当时,父母、亲戚朋友对陈春萍的选择很不理解,但她二十余年如一日,以一颗仁爱之心、一份责任担当,竭力守护着麻风病患。
第一天上班,第一次接触患者,给村里的麻风病人换药,陈春萍感到非常震惊,有的肢体变形残缺、有的面目狰狞,有的身上散发难闻的气味。“一定要把这个病防治好,让社会上不再有更多的受害者,让更多人能接受他们。”这一信念就在她心中扎下了根。尽管陈春萍在学校各项成绩都很优秀,但走上工作岗位,还是觉得所学不够深入和全面。首当其冲的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本领,她先后报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预防医学专科、扬州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本科,到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研究所学习,与全国知名的皮肤科专家零距离接触,不断的进修让陈春萍的业务能力有了长足提升。
陈春萍印象最深的是曾有一位黄姓女孩。当时,她正在村门诊部坐诊,女孩脸有些红肿,手上、膀子上均出现伴有疼痛的红斑结节,关节也不时地疼痛,时常有发烧。先后去了多家医院,都认为是血管炎,使用激素免疫调节剂治疗后,症状会有缓解,可两三个月后又反复。陈春萍检查后发现,患者眉毛稀疏,面部浸润,双上臂伸侧有散在痛性结节性红斑,尺神经有点粗大,摸上去有触痛。当即安排女孩作了皮肤组织液涂片查菌,结果强阳性,诊断黄姑娘患上了麻风且发生了Ⅱ型反应。找到了病因,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几年之后终于痊愈。治疗期间,年纪相仿的两人成了朋友,姑娘发自内心地感谢陈春萍,要不是遇见她,病还不知道被耽误成什么样子呢。
这既是个案,也是陈春萍诊治病患的缩影。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这些年,陈春萍既注重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更把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在心上,常态照顾着居家休养人员,定期上门监测,不时与他们交流,进行心理疏导。陈春萍高超的治疗水平和贴心的关心服务得到同行和患者的一致认可,也用医者大爱搭起了与麻风患者的“连心桥”。
做好诊治工作的基础上,陈春萍多次参与省疾控麻防督导,参加了麻风线索调查中国常见皮肤病疾病谱流行病学研究现场调查,撰写了《邗江区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开展主动发现病人项目的效果》《邗江区麻风院村休养员社会支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邗江区麻风病受累者生存状况与可疑症状监测评价》等专题报告,为扬州市乃至全省的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认真履职 用心代言
2022年初,陈春萍当选为扬州市人大代表,她时刻不忘代表身份,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调研、边总结,依法履行职责,努力发挥好代表的作用。
当选以来,陈春萍认真学习宪法、代表法、选举法等各类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市、区人大组织的专题培训、立法调研、监督评议,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等,主动参与法院、检察院组织的旁听庭审、公开听证、新闻发布等活动,利用与“老代表”、选民群众交流的机会,学习借鉴履职经验,熟悉掌握人大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本领。
3年多来,陈春萍坚持深入调研、真实反映,确保建言献策的准确性、针对性,做到有问题,更有对策,让承办部门有抓手、可操作。她先后提出议案3件、建议9件,大部分已得到落实。如,关于完善新盛街道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议,目前,邗江区以省示范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对新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址进行装修升级,增设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及犬伤暴露处置门诊,前期相关改造设计图纸已通过审核验。
关于高旻寺周边片区提升改造的建议
,市国土空间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关于在文汇东路康乐新村南门斑马线处安装交通警示灯的建议已解决到我。今年初,扬州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陈春萍针对老年人就医不便的问题,专题提交了《关于推广老年人家庭病床的议案》,希望全社会要更多关注行动不便、重症、失能等老年患者,推进医养服务与社区居家紧密融合,满足老人不离家、不离熟人社区的医疗愿望。
越来越多的履职实践让陈春萍深刻感受到,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她坚信,虽然人大代表是兼职,但只要围绕“发展所需”、情系“民生所盼”履职尽责,也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优势,帮助推动解决问题,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