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权威发布 > 审议意见 > 正文
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3-12-20 16:22  来源:江苏人大网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省政府的报告表示认可,认为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举措有力,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课后延时服务全面加强,小学低年级学生作业负担得到切实减轻,“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指出,当前“双减”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校内提质增效还存在差距,教师负担加重;学科类校外培训存在反弹和隐形变异问题,校外培训监管执法机制还不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有待提升等,攻坚克难的任务仍然艰巨。为进一步做好“双减”工作,让教育回归本源,教学回归学校,切实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坚持目标导向,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难题。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切实增强“双减”改革工作的系统性。一是持续深化协同共管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强化执行力,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落实落细落地,见到实效。二是统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纠正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以及唯名校、唯学历选人用人的倾向和做法。三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现有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建立健全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科学实施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行动计划,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

二、聚焦减负增效,切实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持续坚持校内减量提质发展范式,推动学校育人质量整体提升。一是做好教育教学质量加法。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统筹教师资源配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坚持“五育”并举,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丰富教育资源供给结构,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开设“空中课堂”,以“教足教好”确保“学足学好”。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齐相关教师,整合校内外资源。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坚持需求导向和学生、家长自愿原则,发挥公共社会场馆、第三方机构等资源优势,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二是做好学生考试和作业负担减法。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学定考,推进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着力破解教育焦虑。立足新课标和中高考命题改革趋势,不断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把做好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布置,以及如何科学利用作业结果来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能力作为学校作业减负的重要抓手。三是做好教师负担减法。切实做到社会事务进校园“凡进必审”,坚决杜绝无关事务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减轻校长、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统筹安排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缓解其工作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教研。

三、压实责任链条,全面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坚持从严治理,教育部门要抓好统筹协调,网信、科技、民政、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体育等部门单位各司其职,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理,在《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的基础上,通过出台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编制执法目录清单等形式,着力规范和保障行政处罚的实施。二是着力巩固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成果。探索建立网格、镇街、部门等分工负责、多级联动和违法违规问题发现、报告、处置全链条闭环机制,确保治理违规培训不留死角。坚持线上线下齐推进,重点机构、场所和个人齐监管,日常监管与重点问题整治齐部署,加大查处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三是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规范治理力度。进一步明确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分类审批职能,实施预收费资金监管,建立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机制。全面用好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引导培训机构及时纳入监管,规范培训机构服务行为,推动提升校外培训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强化协同共育,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环境。落实“双减”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要强化舆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双减”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双减”工作成效、典型案例、家长切身感受,让社会公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双减”带来的变化,进一步形成支持“双减”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二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明晰家校社协同育人责任,逐步让家长认同“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一理念,防止盲目攀比,为孩子愉快幸福、健康全面成长保驾护航。三要加强社会就业指导。进一步改进提升选人用人环境,健全符合技术技能人才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推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助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