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镇江很有前途”10周年。镇江市人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任免讲政治、监督讲规矩、立法重实效、决定重民生”工作导向,遵循“抓重点、少而精、求实效”工作原则,依法依规行使好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在推动和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人大作用,彰显制度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交好对党忠诚的“政治答卷”。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镇江市人大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人大工作,市委出台关于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市人大工作的意见,市人大制定《政治建设统领“四项职权”十八条》,绘制七张履职流程图。特别是“支部建在代表小组上”,有效解决了闭会期间如何加强党对人大代表的政治领导这一关键问题。代表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全面建成“人大代表联合党委—代表小组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市县乡三级代表小组成立功能型党支部244个,在镇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分别编入一个党支部参加活动,非党员代表常态化列席党组织活动。代表的履职方向更加坚定。深入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参加政治学习活动1500多场;出台《关于以“两个融入”深化“代表小组建支部”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代表小组党支部工作融入市委“党旗‘镇’红、一线建功”工程,代表小组党支部阵地建设融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代表的责任意识更加牢固。开展“看身边代表、学身边榜样”和“挖掘‘老代表’事迹、激励‘新代表’实干”活动,组织“70年|人·文·事”系列宣传,讲好历届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魏巧成为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纪录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履职故事》开篇人物。
服务中心大局,交好担当作为的“行动答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保障国家政策连贯性和执行力的重要保障。2022年,镇江市人大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开展“稳住经济大盘”专项评议;2023年,聚焦“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组织“帮项目攻坚、让企业敢干”专项工作,累计推动解决各类问题531个,形成典型案例182个。今年,市人大紧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要求,接续部署“坚定信心、推动实干”专题行动,作出《关于深化科技创新,实施项目带动,全力推动产业强市的决定》,成立5个专题行动小组,挂钩联系8个板块、18个省市重大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开展《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执法检查;围绕法治环境,审议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的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破产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围绕扩大开放,审议提升对台经贸合作水平情况的报告,开展《江苏省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意见“回头看”,调研港澳投资企业并宣介《江苏省保护和促进香港澳门投资条例》;围绕绿色发展,制定《镇江市河道管理条例》,开展太湖流域污染防治专项监督,组织长江岸线资源整合专题调研;围绕项目建设,梳理形成10条问题建议清单,交市政府研究办理,在8月的政情通报会上,市政府逐条答复整改落实情况,其中6个涉企具体诉求全部办结;围绕作风保障,对12名政府部门“一把手”和1名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1名检察院副检察长进行述职评议。
树牢宗旨意识,交好人民民主的“民生答卷”。镇江市人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铺就覆盖基层的民情“搜集网”,在全市设立488个代表联络站(室)和171家基层联系点,让社情民意畅通无阻。在西津渡建成全省首家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配套建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金山街道实践站,成为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传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连续10年开展“五级人大代表统一接待选民日”活动,每到这一天,广大群众自发聚集到各个接待点,从刚开始“提问题,抱怨多”,到现在“提建议,期盼多”,深刻证明人大制度是管用的,群众对人大是信任的。11月,市人大将接力这场跨越10年的“面对面”交流,继续“零距离”听取民愿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助推“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构建民生实事“票决—办理—审议—评价”工作闭环,每年重点推动10余类40件民生实事项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建立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专工委分类督办、代表工委抓总兜底的建议办理新模式,定期开展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本届以来共督办代表建议633件,代表满意率达100%,解决率突破80%。
加强实践创新,交好开拓奋进的“活力答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成长,也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镇江市人大主动作为,大胆创新,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率先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成功打通人大监督“人民家产”的“最后一公里”。6月,省人大召开现场会部署推广该项制度,并推荐列入全省改革推广案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专门来镇调研,指出这项工作“符合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改革精神”,得到全国人大领导同志批示肯定。深化人大对选举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制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后监督八条》,“一手任命书,一手监督书”,本届已经对42名政府组成人员和法检“两官”开展评议,并在句容试点对一名副市长和检察长述职评议,将在明年全面推开对人大选举人员的评议监督。拓宽代表参与司法新路径,开展“请代表监督、让人民满意”法检两院行活动,在全市15个人民法庭建立人大代表工作室,组织代表直接参与审判监督、矛盾化解、裁判执行等一线司法工作;建立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机制,检察机关从代表建议中获取线索、办理衔接转化案件59件,5份检察建议转化为代表建议。提升基层人大履职能力,全市人大街道(园区)工委兼职副主任全部配备到位,镇人大兼职副主席也将在年底前全部完成选举;实现数字人大市县贯通,法定会议、代表履职等全面使用数字人大系统,实现人大履职的数字化赋能。
(作者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