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市县传真 > 苏州 > 正文
常熟人大:打造“360常代表”工作品牌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内涵
2024-04-17 17:20  来源:常熟市人大  作者:何磊

近年来,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往前端走、往深处走、往常态走为目标,持续推进人大工作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实现市、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打造高品质代表履职阵地,紧紧依靠全体代表发展和完善更加有效、更具活力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常熟实践,形成了以“代表常在、百姓常来、实事常办、作为常显”为鲜明特色的“360常代表”人大工作品牌,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拓宽了基层民主“新路径”,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看得见、摸得着。

履好“三项职权”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精选议题,让“监督”更精准。牢固树立人大监督监在深处、督在实处的工作理念,把监督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聚力打造高品质幸福虞城,始终突出发展、民生、法治三大主题,每年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政府重点工作、民生热点工作,精选40余项议题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积极助力市委重点工作开展取得实效,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党管干部,让“任命”更合意。严格执行任免办法和宪法宣誓制度,实现党委人事安排与人大依法任命的高度统一。重视加强任后监督,把对“事”的监督拓展到对“人”的监督,当好组织选人、用人的好参谋。创新开展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和被任命人员履职评议,2021年以来对18名员额法官和18名员额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有效推动了法官、检察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2023年,结合部门评议同步开展被任命人员履职评议,组织1126名在常五级代表对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文体旅局、商务局和信访局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职用权情况的评议,推动国家公职人员勤勉尽职、依法用权、为民服务。

坚持问题导向,让“决定”更科学。坚持人大决定与党委决策相统一,积极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推动代表当好人大工作参谋,对于重大决策及时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确保决定更科学。围绕市委高度关注的重点片区建设、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历史街区更新等重要事项作出决议决定,相关工作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蔡达峰副委员长批示肯定。同时,依法对国民经济计划、“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标调整等事项作出决议决定。

把牢“六大维度”推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党的领导有高度。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自觉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人大履职的方向和重点、节奏和力度充分体现市委要求。严格执行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重要情况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2023年围绕年度工作要点、重要制度制定、重要会议召开、重要议题监督等内容,向市委作出请示报告32次。深入推进主题教育,把主题教育同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有机结合,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大讨论,确定“破解基层代表履职薄弱问题”等9个课题开展调研,推动一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代表活动有热度。扎实推进“双联系”制度,以群众欢迎、群众满意作为代表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发挥人大职能,深化活动创新,坚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3年,全市1700多名各级代表参加“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2473人次参与“琴川代表讲坛”活动,体现了各级人大代表热心人大工作的意识和自觉,彰显了新时期人大代表的风采。

议案建议有精度。始终坚持代表建议办理“两个高质量”工作要求,结合代表履职要求,推动各级代表深入群众调研,确保议案建议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从一次会议的186件至三次会议的319件,代表建议数量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建立“重点建议重点督+一般建议常态督”的办理模式,会同市纪委监委开展代表建议协同监督,每年超150件代表书面建议高质量办结,推动建议办成率和满意率逐年提升、屡创新高。

联系选民有温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依托代表之家(站、点),严格执行“五级代表进网格”“双联系”等工作机制,制度化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代表统一接待日等活动,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进行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广泛收集群众心声。2023年,各级代表回家进站累计超2300人次,收集问题近700件、推动解决近500件。

履职保障有力度。科学构建以提升代表履职实效为导向的保障体系,将代表履职活动经费纳入市镇两级财政进行保障。建立《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意见》等制度,实现对代表履职情况的动态掌握和科学考评。多层次开展代表初任培训、履职培训、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有效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监督检查有深度。紧扣“精、深、严”总要求,通过严选题、重过程、求实效,真正做到检查有深度、督促有力度、落实有温度。持续深化监督活动代表参与,每年邀请超150人次代表参与监督活动并鼓励审议发言,在经开区、高新区建立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主体作用。组建民生实事监督小组对项目进行全程督办,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坚持“零距共进”激发基层人大创新活力

“迭代升级”展现人大工作新面貌。突出建好用活“一个载体”,加快推进“人大代表之家”迭代升级,出台《关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基地建设的意见》,按照“1+14+N”布局和“七有九化”标准,大力推进代表之家(站、点)迭代升级,建成市级代表之家,在各镇(街道)全覆盖建设家(站、点)259个,并逐步向代表企业、专业行业延伸,为代表履职提供阵地支撑。结合数字人大建设,推动建立以“掌上”多媒方式,通过代表“码上见”,实现代表联系群众“面对面”。

“代表公益”彰显代表履职新风采。全国首创成立以代表为主体的公益组织“人大代表公益会”,设立“康博”健康关爱、“龙腾”助学奖学、“常开”创新创业、“风范”激励鼓励4个专项资金,多形式多维度地开展助学帮扶、惠民义诊、困难救助等公益慈善活动。截至2023年,已发展会员达1019人,每年开展各类慈善活动80余场次,惠及群众2000多人次。

“家•庭融合”赋能社会治理新实践。坚持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覆盖全市的“代表之家(工作站)”,探索建立“代表四融工作法”,建立健全配套运行机制,推动广大代表参与诉前、诉中、诉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截至2023年底,累计组织代表开展活动、接待咨询超1100人次,举办交流研讨和普法活动191场次,开展调解指导、纠纷化解、在线听审等活动297次,努力把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