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新闻中心 > 特约评论 > 正文
“小车位”折射“大民生”
2025-03-27 18:55  来源:人民与权力  报送单位:江苏人大网编辑  作者:赵杨洋

居住在南京的市民,打开“宁停车”微信小程序便可参与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线上报名通道;苏州打造全市“苏周到”无感停车应用,为市民提供一键查询周边停车场余位功能;在淮安,新建公共停车场、开放共享泊位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小小车位不仅关系城市交通的“活力指数”,更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2024年,全省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55万个,新增共享停车泊位3.55万个,超额完成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今年,省政府连续第五年将停车治理工作纳入民生实事,提出了“全省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新增共享停车泊位1.4万个”的年度目标任务。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破解“停车难”正成为城市治理中的一道新课题。小车位,大民生,真正的城市温度,来自对每个民生细节的体察与服务。

去年11月底召开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加强城市“停车难”治理情况的报告。这份报告和省人大调研显示,2017年至2023年,全省停车位大幅增加、车均泊位持续提高,但由于车位历史配建缺口较大,还需通过系统施策持续增加有效供给。目前,我省机动车年均增长超过百万辆,对照省政府确定的“2025年底停车供需比达到1.2:1以上”的目标,全省尚有500万的停车位缺口。缓解“停车难”仍需做些什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结束后,省政府、省各有关部门对照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送的相关审议意见,逐条梳理、狠抓落实,围绕制度建设、重点区域治理、智慧管理及产业发展等方向,构建“法治化+智慧化+产业化”综合治理体系,深入推动全省城市“停车难”治理。3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加强城市“停车难”治理情况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反馈报告》。翻阅此次的反馈报告,能明显感受到,近些年全省为破解“停车难”屡出实招、颇有成效,然而,城市的停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治理过程,仍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有效挖潜离不开制度供给。在政策层面,去年年底,江苏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治理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5大类18项具体举措,推动城市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治理。目前,全省各设区市均出台停车管理制度文件,部分市还进行了地方立法,《江苏省停车管理办法》立法前评估工作已列入今年城市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更值得关注的是,为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省级层面在原有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国动办等部门联动的基础上,将省自然资源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机关事务管理局等相关单位纳入,联合部署开展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治理工作。相信通过制度供给和部门协同,全省将更快实现贯穿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的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多维度补齐停车治理和设施短板。解决难题考验着治理智慧。在城市空间稀缺的当下,破解“停车难”还得因地制宜、软硬兼施。由此而言,在对全省域停车资源进行全方位普查、摸清停车设施供给与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要通过精细治理、向内挖潜来撬动增量。譬如,持续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力度;有序推进商业设施、写字楼、体育场馆、居住社区等停车设施资源共享,优化提升停车泊位错时利用率;尝试打造停车资源共享场景等。“互联网+”时代,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智慧停车的“最强大脑”,已经在各地掀起热潮。有的地方借助停车App的整合引导和大数据研判,实现停车位信息实时共享,有的运用智慧停车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停车泊位周转效率,亦或是依托停车“一张网”管理,网上预约停车共享服务……江苏正不断完善现有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功能,提高停车设施接入率,并利用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完善移动终端智能化停车服务应用,让停车泊位插上科技翅膀“活起来”。

有“位”有“序”还需要多方努力。停车治理,通过增设固定车位、潮汐车位和错时共享停车等方式,让城市居民有位可停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公共场所限时免费停车、区域车位差异化收费和优惠减免等措施,让更多车主愿意入库进位,让错位的乱停乱放及时归位。此外,还可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民间资本通过独资或合资方式作为实施主体参与停车行业项目,形成多元化投资、多渠道建设、规范化运营、智能化管理的发展模式。反馈报告中提出,江苏将每年推动实施一批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治理项目,通过3—5年时间,努力缓解群众反映强烈、影响交通运行的停车矛盾,积极打造全国停车治理示范标杆,着力构建“有位、有序、有价”的停车新生态。资源有效配置,管理科学精细,市民共同参与,多举措供给让停车有“位”,多形式施策让治理有“序”,好秩序与烟火气和谐共生,定能描绘出城市舒心悦心的生动模样。

相关链接